<p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ff0000"><span style="font-size: 60px; font-family: 宋体; color: red; letter-spacing: 1.3pt; mso-font-width: 75%">长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文件<span lang="EN-US"><o:p></o:p></span></span></font></p>
<p align="center"><font size="4">长府办发〔2012〕8 号</font></p>
<hr color="#ff0000" />
<p style="font-size: 28px; font-family: 微软雅黑; font-weight: bold; text-align: center; font-color: #333">长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br>长春市2012年服务业发展工作安排意见的通知</font></p>
<p style="text-indent: 23pt"></p>
<p>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各直属机构:</p>
<p> 《长春市2012年服务业发展工作安排意见》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p>
<p align="right"> 长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p>
<p align="right"> 二〇一二年二月二十八日</p>
<p style="font-size: 28px; font-family: 微软雅黑; font-weight: bold; text-align: center; font-color: #333">长春市2012年服务业发展工作安排意见</font></p>
<p></p>
<p> 2012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全力推进服务业各项工作,促进服务业大发展、快发展,对于调整优化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实现我市工业、服务业双拉动经济增长格局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p>
<p> 一、总体要求</p>
<p> 1.根据市委十二次全会和全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2012年服务业发展的总体要求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国际化为方向,以发展提速、比重提高、水平提升为重点,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拓展新领域,发展新业态,培育新热点,积极推进净月区国家级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认真开展省级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加快项目建设,强化招商引资,大力培育优势企业,着力优化发展环境,努力构建满足全省乃至周边3000万人口的区域性服务体系。</p>
<p> 二、发展目标</p>
<p> 2.2012年服务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服务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5%左右,其中:现代服务业力争同比增长20%以上;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5%以上;服务业地方税收收入同比增长20%以上;服务业从业人员占全社会从业人员比重力争比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左右。</p>
<p> 三、突出抓好重点领域发展</p>
<p> 3.现代金融业。继续加大金融机构引进力度,年内争取国家进出口银行、广发银行等1—2家金融机构进驻我市。进一步拓展金融机构招商工作重点,逐步向外资银行、基金公司、金融集团、金融中介等领域转移,提升我市金融服务功能和水平。着力推进金融核心功能区建设,重点打造金融总部南部新城核心区、现代金融净月西部配套区、金融创新长东北先行先试区,巩固完善人民广场周边、解放大路沿线等综合金融服务区。大力开展融资对接服务工作,组织银政推介、银企对接、基金企业对接、融资培训、金融创新产品推介等专项活动,建立政府、企业与金融业界的联系渠道。支持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等地方新型金融机构发展,增强我市小额贷款公司实力,全年争取新增开业小额贷款公司15户左右。加快推进我市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迪瑞医疗力争上半年实现挂牌,推进卓展集团、华煤集团在港交所的上市步伐,鸿达信息、东师理想等公司年内完成申请上市手续;引进和设立各类投资基金,全年争取引进和设立各类股权投资基金10家左右;积极推进我市符合条件企业发行企业债券,重点推进企业发行产业债和中小企业集合债,争取我市在发行中小企业集合债等方面取得突破。全年金融业增加值增长15%以上。</p>
<p> 4.现代物流业。全面启动六大物流集中区建设。二道国际物流开发区,重点规划建设10平方公里现代物流园区,启动园区路网建设工程、东北亚物流枢纽中心等重点项目,提高园区承载能力和综合服务水平。宽城长江物流集中区,重点推进雨润农产品物流园一期、隆源物流园二期、益和医药园二期、宽城汽车贸易物流园各项前期工作,年内全部开工建设。经开保税物流集中区,园区一期工程完工,保税区一期围网查验中心、卡口、保税仓库及信息平台全部建成,年末具备封关验收条件。西新区重点抓好汽车物流通道建设,加快推进东风大街、富民大街延长线以及汽车物流专用通道等路网配套设施建设步伐。绿园物流园区,重点建设海吉星农产品综合物流园、车家国际汽车贸易园区、农机批发市场等,引进一批农产品和汽车、轨道客车贸易企业,逐步形成东北区域最大的农产品和机械车辆物流集散地。净月物流园区,重点推进东北亚商贸城、邮政速递物流、康力医药物流、同仁堂医药物流等项目,力争全部开工建设。进一步培育和壮大第三方物流企业,重点培育长久物流、一汽物流、亚奇物流等一批主业突出的物流企业,年内力争形成年营业收入10亿元以上的物流企业15户以上,年营业收入亿元以上的物流企业25户以上。全年物流业增加值增长16%以上。</p>
<p> 5.文化产业。积极推进净月文化产业发展区、东北亚文化创意科技园、动漫软件新媒体科技园、月亮岛关东文化园等重点文化园区建设。打造红旗街、桂林路、重庆路、宽城铁南历史文化街区等特色文化商业街区。加强长春世界雕塑公园、长春国际汽车公园等文化主题公园与文化产业的融合。培育宇平人型、古尘木艺、东北风二人转等一批知名品牌。培育成立我市第一支文化产业基金,并以资本为纽带,整合相关业态的上下游资源,促其做大做强。重点发展动漫制作、影视传媒、文化创意、出版印刷、教育培训等产业,全力支持吉林动漫集团、知合动漫集团、长影集团、宇平工艺、林田远达、新华出版集团、长春出版传媒集团、中筝集团、博瑞智教育培训集团等一批文化企业做大做强。抓好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长春市规划展览馆、长春市朝鲜族文化馆、长春图书馆建设。加快整合长春市话剧团、长春市评剧团和长春杂技团的艺术资源,组建长春演艺集团。推动文化企业集聚发展,积极打造为文化企业提供设施配套、技术合作、产权交易等综合性服务平台,全年文化产业增加值增长30%以上。</p>
<p> 6.旅游会展业。继续抓好精品旅游线路开发,加强旅游区域合作,建立区域性旅游信息网络平台,推动旅游与文化、生态等相关产业融合。加强城市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开发长春莲花山国际中央休闲区、长春市旅游综合服务中心、庙香山旅游度假区、中泰集团海洋馆等旅游项目,规划建设希尔顿等5个五星级酒店,提高整体服务功能。全年旅游总收入达到540亿元,同比增长20%以上。启动长春国际会展中心升级改造项目,打造会展经济集聚区,全力办好冰雪节、消夏节、东博会、汽博会、农博会、电影节等重大展会,创新举办各类专业展会,着力推进“会展品牌工程、会展开发工程、会展文化工程、会展名企工程、会展人才工程、会展环境工程”六大工程建设,加快会展名城建设。全年举办各类会展活动238项,会展业直接收入30亿元,带动相关产业收入270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0%以上。</p>
<p> 7.新兴服务业。加快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建设步伐,鼓励和支持电子商务、物联网、连锁经营等新兴业态的发展,积极培育新的增长点。发展壮大服务外包业,积极承接国际跨境(离岸)和域内服务外包,建设长春市服务外包公共平台和长春软件与动漫服务外包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积极参加对日、对韩、对欧服务业外包论坛洽谈活动,利用“德国汉诺威信息及通讯技术博览会”等展会平台,努力拓展国际市场。物联网产业,要加快培育软件开发、高端集成服务、网络运营等企业发展,开发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产品,在云计算、云安全等技术领域实现突破,促进物联网全面进入居民生活,改变消费方式,提升居民生活质量。支持国内外企业在长设立销售中心、结算中心和研发中心,大力引进域外知名中介机构、区域性总部。开展中介机构品牌服务创建活动,鼓励支持域内外中介服务机构开展业务交流。</p>
<p> 8.商贸服务业。促进传统商贸服务业晋档升级,推进城乡流通体系建设。重点抓好商贸服务业中的再生资源回收、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家政服务培训、绿色早餐工程、农超对接和鲜活农产品流通等惠民工程建设工作。依托现代信息手段,促进网络购物业态的发展。重点支持3-5家小商品、东北特产、生产资料等企业创建网上商城。鼓励大型实体商贸企业开展网络购物业务,实现网上网下紧密结合、融为一体的新型购物模式,完善网络购物的物流配送体系和信用体系建设。完善政策环境、健全支撑体系、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深化电子认证、网上支付、物流配送、信用服务等电子商务在商贸服务业中的应用,推动公共服务一体化。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840亿元,比上年增长20%以上。</p>
<p> 四、大力推进服务业载体建设</p>
<p> 9.全面推进服务业集聚区建设。重点规划建设金融商务、总部经济、现代物流、商贸服务、文化创意、科技创新、信息服务、旅游会展等八大类20个左右现代服务业集聚区,重点推进南部新城核心区、长东北核心区、净月彩宇大街等高端服务业聚集区发展,在建项目数量力争达到50个以上。启动市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认定工作,制定服务业集聚区的标准和条件,对经认定的市以上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在政策和资金方面优先支持。</p>
<p> 10.积极构建特色商业街区。要加快推进我市特色商业街区的规划、建设和发展,制定出台《关于加快长春市特色商业街区建设的实施意见》,明确发展目标、基本原则、认定程序和支持政策,按照“改造提升老街区、开发建设新街区、重点创建名街区”的要求,年内启动中心城区1—2条示范特色商业街区建设,积极引导和扩大消费,挖掘消费新热点。力争到2015年全市培育形成10条左右市级特色商业街区。</p>
<p> 11.实施服务业重大项目推进计划。超前谋划一批服务业重大项目,充实项目储备库,积累发展后劲。继续滚动推进城市综合体、现代物流、商贸流通、文化产业、信息服务等5大领域50个投资5亿元以上的重大项目,总投资1247亿元,年度力争完成投资200亿元以上。建立服务业重大项目建设责任制,明确分工、落实责任,强化调度,帮助建设单位协调解决重大问题。</p>
<p> 12.全力推进城市商业综合体建设。加快在建项目进度,国际工业品交易中心一期、佳泰帝景城一期、伟峰彩宇新城一期、红星美凯龙家居广场等项目,力争年内投入使用;长春宽城万达广场、川渝泓泰国际广场、东方广场综合体、绿地中央广场、华荣泰商务综合体、长东北科技商务中心完成主体工程;开工建设钜城国际综合体、吉盛伟邦港湾国际、恒兴国际城、南溪湿地综合体、中东广场商业综合体、传奇•鼎盛中心、皇庭城市商业综合体、源溪•冠城等项目,确保完成年度计划任务。继续做好城市商业综合体认定工作,力争年底前通过认定的城市商业综合体项目达到30个左右。</p>
<p> 五、切实抓好服务业综合试点改革</p>
<p> 13.深化净月区国家级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加快净月西部彩宇广场商务商贸区、总部经济园区、光电信息产业园区、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和休闲服务产业园区等重点园区建设,引进资源要素,积极发展高端服务业。完善公共服务平台体系,围绕影视动漫、光电信息、节能环保、数字出版、工业设计等重点领域,着重抓好生态旅游公共服务中心、长春农业技术服务中心、动漫产业研发支持服务平台、民俗工艺品产业化促进中心等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着力推动知和国际动漫产业园、数字出版基地、启明软件园等重点行业孵化基地建设。加大先行先试力度,在土地利用、融资平台、产业发展,体制管理等方面,探索建立发展服务业的新路径、新模式。</p>
<p> 14.全面开展省级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朝阳区:重点改造提升重庆路、红旗街、桂林路、欧亚卖场等四大商业区,启动建设朝阳经济开发区宜居新城、乐山镇和永春镇观光旅游区及永春新区等4个服务业功能区。南关区:全面启动南部新城中央商务区、金融商务总部集中区等服务业集聚区建设,培育发展大马路、重庆路、新天地等特色商业区块。二道区:以东北亚文汇不夜城为依托,建设具有室内街景特色的文化商业集中区。以吉柴历史街区等项目为依托,建设带有工业文明特色的文化创意产业体验基地。打造具有国际物流特色的现代物流园区,打通对外开发渠道,形成支撑长春市未来发展的外向型口岸物流需求的基本能力<em>。</em>绿园区:启动景阳商务商贸服务业集聚区建设,打造林园生态商务宜居带和青年商贸服务辐射带。宽城区:启动北京大街东地块、南京大街三角地—老宽城历史文化商业街区建设。推进站北区域占地60万平方米的现代高端商贸商业集聚区建设。经开区:围绕研发设计、物流、服务外包等重点产业,全力推进吉林省客户联络基地、际华国际商贸物流园、普洛斯物流园区及顺风大市场等项目建设。莲花山区:发展以提供生活服务为主的高端服务业,完成由传统生态区向功能完善的综合服务型城区的转变,全面启动莲花山国际生态旅游度假俱乐部、莲花山国际中央休闲区项目建设。</p>
<p> 六、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p>
<p> 15.完善政策体系。进一步完善金融、物流、商业综合体和服务业集聚区建设等相关扶持政策。研究制定出台支持总部经济、特色街区、工业设计、服务外包、中介服务等产业发展的政策意见,尽快形成一套完整的支持服务业发展的政策配套体系。</p>
<p> 16.加大资金支持。从2012年起,设立市级服务业发展专项资金,加大对服务业重点领域、重点行业、重点项目和龙头企业的资金扶持,引导社会资金加大对服务业的投入。</p>
<p> 17.健全统计体系。创新统计方法,研究界定符合我市实际的现代服务业和生产性服务业等行业分类,加大对新兴领域重点行业的统计力度,建立现代服务业统计指标体系,增加服务业统计信息的发布内容和频率,提高服务业经济监测分析质量。</p>
<p> 18.强化考核机制。健全服务业绩效考核办法,切实加强对服务业重点任务、政策落实和项目推进情况的检查督导,考核结果与责任单位的政绩业绩挂钩,对指标完成好的单位给予表彰奖励。</p>
<p> 主题词:经济管理 服务业 意见 通知</p>
编 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