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座城市的版图上,老旧小区曾是城市发展留下的“时光印记”,斑驳的外墙、破损的路面、杂乱的线缆……这些问题不仅影响着城市的“颜值”,更困扰着居民的日常生活。如今,“走遍长春·情暖春城”老旧小区人居环境脏乱差集中整治工作正如火如荼开展,这场温暖有力的老旧小区环境整治行动,让长春曾经“脏乱差”的老旧小区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成为居民幸福生活的“新家园”。
南关区明珠街道红光小区,精美的庭院、葱郁的绿植、楼下乘凉老人幸福的笑脸……一幅城市居民生活幸福图景浮现眼前。作为南关区较“年长”的小区,红光小区1989年建成,至今已有36个年头。“2005年,小区陷入弃管状态,虽然后来也成立了‘居民自治委员会’,但雨水倒灌、墙皮脱落、路面不平、生活垃圾乱丢乱放等问题一直很严重。”提起以前的居住环境,在红光小区居住了30多年的70岁老人姜长战说。
如今,红光小区迎来了“重生”的契机。乘着“走遍长春·情暖春城”老旧小区人居环境脏乱差集中整治工作的东风,小区开启了全面升级改造之旅。楼梯间重新刮上了大白,外墙喷刷了涂料,小区“颜值”瞬间飙升;更换的楼道单元门和消防通道门,为居民安全增添了保障;新制作的楼牌及单元标识牌,让小区更具辨识度;通信弱电工程拆除了废弃光缆线缆,新建通信井及设备基础;道路铺设了沥青和透水方砖,新建的门卫泵房、广场凉亭、健身器材,以及电动车棚、自行车棚,极大地丰富了居民生活空间。“之前只要下点雨,小区就积水,经常出现倒灌单元门的情况,老人孩子都不敢出门。现在新修了污水提升泵站,困扰居民多年的雨水倒灌问题终于得到彻底解决。这真是利民的大好事儿!”姜长战的话语间充满了感激。
不仅如此,红光小区目前正在栽种杏、李子、葡萄等果木,积极打造绿篱,并计划补植花草绿植800余平方米,昔日“脏乱差”的老旧小区将很快成为花团锦簇、绿意盎然的幸福港湾。
“我们所有的工作都围绕‘为民’二字。”南关区明珠街道办事处主任侯品辉表示,在政府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他们通过不断摸排走访,将老旧小区居民急难愁盼问题按类别梳理,第一时间拿出解决方案,力争做到立查立改,不仅治标,更要治本。
唯有扑下身子、下沉一线,才能更好地发现问题,更快地回应诉求,更高效地解决问题。朝阳区四六一住宅小区也将在这场老旧小区人居环境整治中迎来蝶变。按照政府统一部署,今年,四六一住宅小区启动了精细化改造项目,翻新屋面防水、更换自来水内网和供热内网、安装金属线槽、翻新沥青路面、铺设草坪、更换污水管和新建雨水管……
“小区里一天天的变化,我们看在眼里,乐在心上。”在四六一住宅小区生活了45年的市民王国庆坦言,一系列改造让人充满期待,“环境越来越好,日子也越过越有盼头。”
老旧小区改造是提升居民生活质量、增进民生福祉的重要举措。为深入落实省委推进城市更新、改善人居环境的部署要求,我市大力开展“走遍长春·情暖春城”行动,将老旧小区环境脏乱差集中整治作为工作切入口,制定了11类问题整治标准,开展大起底、大排查、大整治。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注重强化问题导向,与多部门协同合作,压实属地责任,加快整改。下一步,还将继续集中力量改善提升全市住宅小区居民居住环境,补齐短板,提升物业服务效能。”市房管局物业管理中心物业部部长梁梁表示。
老旧小区改造,改的是环境,暖的是民心。从红光小区到四六一住宅小区,从破损不堪到焕然一新,每一处变化都诉说着长春对民生的关切。这不仅是城市硬件设施的升级,更是基层治理能力的体现。通过倾听居民心声,精准对接需求,长春用实际行动书写着城市更新的答卷,让老旧小区重新焕发生机,让居民的幸福感在家门口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