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政务服务 一网搜 登录| 注册
中国政府网 省政府网 English Русский 한국어 日本語 站群导航
关闭

行政区划

开发区

部门网站

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务 >  建议提案办理

关于大力推进长春市地下管网建设,
解决城市内涝问题的建议的答复

时间:2024-12-12 14:29 来源:
【字体:

  陈安源代表在省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上提出了《关于大力推进长春市地下管网建设,解决城市内涝问题的建议》,经相关部门研究办理,答复如下:
  一、开展城市地下管网普查
  按照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加强城市地下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的指导意见》(建城〔2020〕111号)、省住建厅等六部门关于《吉林省城市地下市政基础设施普查工作实施方案》(吉建联发〔2021〕22号)的通知要求,2021年开始,我市开展地下管网普查工作。截止目前,梳理绘制供水、排水、供热、燃气、电力、通信、监控、路灯、交通信号等9种类管线专项分布图和管网综合图,编制完成《长春市城市地下市政基础设施普查基础资料评估报告》和《长春市城市地下市政基础设施普查地下管网既有资料综合评估报告》等专项评估报告。报告包含8个大项,17个小项,并对工作背景、组织架构、评估依据、工作内容方法、评估技术路线、评估资料分级、问题类型划分、工作成果及结论做了详细阐述。
  二、推进城市生命线工程建设
  按照吉林省住建厅关于《推进城市生命线工程的实施意见》,我市大力推进城市生命线信息化建设。组织相关部门到合肥、沈阳、深圳等先进城市调研,积极探索地下管网新的建设和管理模式,目前已制定《城市基础设施生命线工程建设工作方案》。下一步,我市将以城市地下管网普查成果为基础,以城市生命线平台建设为主线,梳理出一套权责清单、事项清单及工作处理流程。启动管网基础信息管理模块、隐患排查治理模块、管网风险评估模块、监测报警与预警模块、应急辅助决策模块等五大模块建设,力争建立城市水气热管网运行状态一张图,城市安全运行一张图。
  三、大力推进海绵城市建设
  我市的城市规划建设始终秉持“水城共荣”的理念。构建了系统协调的“海绵城市”规划体系,出台《长春市海绵城市建设管理条例》,为我市海绵城市建设管理提供了法治保障。我市建立了省内唯一的海绵城市科技创新中心,研发50余项技术专利,全部实现产业化。将海绵城市指标纳入控规,加强海绵城市设计审查,在新建建筑小区、道路、公园以及老旧小区改造等工程中全面落实海绵城市理念,全过程监督管理,逐渐完善寒地海绵技术标准体系和建设、管理、运营体系。
  四、做好城市内涝积水整治
  一是雨污分流改造。近年来,我市按照能改尽改的原则,积极谋划雨污分流改造项目,2022-2024年,通过“一厂一策“提质增效工程,共计划实施66公里市政排水管线改造,截至2023年底已完成改造39公里,主城区合流制管网长度剩余592.44公里。2024年计划实施27公里管线改造,已完成5公里,计划年底前全部完工。下一步,长春市将依据《长春市城市排水工程专项规划(2018-2035年)》,继续按照既定的工期节点推进项目建设,确保按期完成。同时由于剩余合流制排水管网主要分布在老城区,因征拆排迁困难、缺乏改造空间、管线被建筑物压占及建设资金不足等因素,部分合流制排水管网近期不具备雨污分流改造条件。部分区域近期仍采用合流制排水体制,待具备分流改造条件逐步进行分流改造。
  二是黑臭水体治理。2021年中央环保督察以来,我市出现了部分水体返黑返臭问题。通过工程措施与管护措施相结合的方式,我市对水体进行了综合治理,截止2023年年底,10处水体工程治理措施已经全部完成,经监测已消除黑臭。下一步将持续加强水体长效管护措施,严格落实河长制,加强水体日常监测,确保长制久清。
  三是内涝积水整治。2022年以来,为有效提升城区防汛能力,我市不断补齐城市防洪排涝短板。结合旧城改造、新区建设及断头路等建设工程累计实施了626个小区、39公里市政排水管线分流改造及169处地表行泄通道建设,完成了21处积水隐患点改造。近几年来,未发生人员伤亡和重大财产损失,未出现城市看海现象。
  五、运用和推广国家新型材料
  在管网建设实施阶段,考虑到管网建设实际,我市已结合国内先进城市经验以及《吉林省适用绿色建材推广应用目录(2023年版)》的内容,选择、推广并引用市政管网绿色建材。

编 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