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政务服务 一网搜 登录| 注册
中国政府网 省政府网 English Русский 한국어 日本語 站群导航
关闭

行政区划

开发区

部门网站

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务 >  建议提案办理

关于长春市部分道路命名、更名的建议的答复

时间:2020-09-10 16:00 来源:
【字体:

  张书局委员在省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上提出《关于长春市部分道路命名、更名的建议》。长春市民政局对提案进行了研究和办理。
  一、长春市部分街路“一路多名”主要成因
  (一)城市建设改造中连通形成
  一些道路实际是在城市发展的不同历史时期、按照城市当时的规划分别修建并命名。当初规划建成时道路并不直通或者相连,只是后来随着城市的发展建设,部分相向的街路贯通连接,道路附属设施也相应进行了统一调整和修建,形成了目前看似一条道路但有多个路名的现象。这也是“一路多名”出现的主要原因。
  比较典型的是青年路—普阳街—东风大街。青年路建于1956年,后经过几度扩建,与普阳街相连。普阳街建于1933年,伪满时因位于赛马场以东,故命名为赛马场东街,后因赛马场不存在,1981年更名。由于它地处以“阳”字为中心命名的街路范围内,故更名为普阳街。80年代将此路与东风大街连接,形成全线贯通;东风大街建于1956年,1958年根据1956年生产的第一辆东风牌轿车而命名,此街原仅限于一汽厂区,后历经几次扩建。这3条街路最终连接成一条路,形成了现在的“一路多名”。
  还比如远达大街-东盛大街-仙台大街-生态大街。远达大街1934年建成,东盛大街1933年建成,两条街路初建成时属于独立的两条路,后随着社会发展连接起来形成一条路。仙台大街本属原东盛大街延长段,初期也叫东盛大街,2000年,为了纪念长春仙台两市缔结友好关系20周年,市政府决定在经开区将东盛大街延长段更名为仙台大街。生态大街是2000后修建的,建成时命名彩宇大街,后更名为生态大街。
  (二)城市对外开放的特殊需要
  新世纪前后,为了反映城市对外开放和国际交往情况,长春破例使用了国外地名,即用国际友好城市名称来对街路进行命名。如:2000年为了纪念长春仙台两市缔结友好关系20周年,市政府决定在经开区将东盛大街延长段更名为仙台大街。
  (三)街路反向延伸所致
  街路的起始点已定,楼门牌已安装,街路又从起点反向延伸,导致楼门牌号无法排序,该街路只能另命名,形成“一路多名”。
  二、解决“一路多名”问题难点
  一是更改路名给他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不便,居民的身份证、户口本、产权证等一系列涉及到地址的证照都需要重新变更。相比来说,企事业单位特别是沿街企业反对声音较大,主要是因为企业证照、产品包装、注册地址等都要重新办理,不但需要一定的经济成本,更主要的是客户对企业新地址有个认知和熟悉的过程,企业担心会造成客户流失,从而带来一定的经济损失。二是需要多个政府部门共同协作。如公安、民政、城乡建设、交通运输等部门要分别对道路指示标志、房屋产权证、楼门牌、街路牌、公交站牌等进行更改。
  三、解决“一路多名”问题的探索
  为规范我市街路命名工作,解决“一路多名”问题,针对长春市典型“一路多名”的街路,我们曾做过几次社会调查。2014年,先后就解决远达大街-东盛大街-仙台大街-生态大街和青年路-普阳街-东风大街以及花莲路-青冈路-台北大街-铁北四路-东荣大路等“一路多名”问题开展了专题调研,多方征询社会意见和建议,发放调查问卷,但终因意见难以统一而搁置。2017年,根据市领导的要求,我局再次对远达大街-东盛大街-仙台大街-生态大街沿线的两侧居民和企事业单位进行了问卷调查,赞成的占30.83%,反对的占69.17%,无法继续推进。
  四、下步工作安排
  (一)科学命名,严格程序
  严格按照《地名管理条例》《地名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关于进一步清理整治不规范地名的通知》等相关规定,公开征求公众意见,组织专家论证,结合本地街路整体规划,科学严谨的对街路进行命名,严格命名程序,遏制增量。
  (二)加强部门合作,融入地方特色
  与相关部门加强协作,做到道路规划、建设、命名、标志设置无缝衔接,形成具有长春特色的地名文化。在今后的街路命名工作中,既要保护具有历史文化特点的老地名,又要按《长春市城区地名总体规划(2010-2020)》中明确城市路网的采词原则进行命名。
  (三)适时修订《长春市地名管理条例》,适应地名发展新形势
  国家《地名管理条例》正在修订中,待颁布实施后,我们拟对《长春市地名管理条例》进行修改,纳入召开听证会、第三方评估机制等内容,使地名管理工作法制化、科学化、规范化。

编 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