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乃硕代表在省十三届人大一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加快常规公交系统建设把长春打造成绿色出行之都》的建议(第1006号)收悉,按照市政府各单位职能,责成市交通局对您的建议进行认真研究和办理,现答复如下:
随着我市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市私家车保有量大幅增长,城市拥堵情况日益严重,大力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缓解城市交通拥堵成为当务之急。为不断提高我市公共交通建设水平,为市民提供便捷、安全、舒适的公交出行条件,我市重点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加快推进公交行业体制改革工作
我市公交行业形成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利益主体多,企业规模小,抗风险能力较差。车辆档次、从业人员、企业管理能力参差不齐,乘客乘坐体验差,服务质量低。企业间发展相互掣肘,严重制约了我市公共交通行业的发展。针对以上情况,自2014年起,我市启动了深化公交行业体制改革工作。一是起草了《长春市深化公交行业体制改革工作方案》。引导民营企业自愿退出和参与混合所有制改革,整合公交运营企业,形成国有主导、多方参与有序竞争的经营格局,解决我市公交行业多、小、散、乱局面,提升企业管理能力和抗风险能力,提高行管部门管理效率,实现公交行业健康稳定的目的。二是推进政府购买公交服务工作。委托第三方机构编制了《长春市政府购买公交服务实施方案》及其相关配套文件。通过政府购买公交服务,实现公共交通的公益属性。通过制定运营服务标准,有效规范企业运营行为,不断提高公交服务质量和保障水平。上述两项工作我们已完成方案制定,待经市政府及深改组讨论通过后,结合我市公交都市创建工作一并推进。
二、加快公交线网调整和优化
一是大力推进轨道交通建设。我市地铁1号线已于2017年开通运营,地铁2号线、轻轨北湖线预计2018年9月末通车,到年底全市轨道通车里程将达到130公里。未来五年,全市计划投资800亿元,全面启动5、6、7号线以及双阳线、龙嘉机场线工程。以轨道交通为骨架、地面公交为主体、慢行交通为延展的城市公共交通格局逐步形成。南部新城、经开、净月和长春新区等新建区域将连为一体,实现全城大贯通。二是优化地面公交线网。按照“减重复、增覆盖,疏拥堵、促循环,短接驳、消盲点”的总体思路,我局结合轨道交通的建设和城市发展的实际情况,每年有计划的对地面公交线网陆续进行调整和优化。2018年计划新辟调整10条,目前已经完成调整2条。重点解决与轨道站点接驳,降低市中心区域线路重复系数,提高外围组团覆盖率等问题。三是不断提升公交车辆配备水平。近几年来,我市保持每年更新、新增公交车数量400台以上的水平,其中新能源车占比不低于30%。不断提高了公共交通的服务保障水平,提升了乘客乘车舒适度。
三、大力推进公交基础设施建设
一是规划和建设综合换乘枢纽。长春站北广场、长春西站南广场两个综合换乘枢纽已经投入使用,长春站南广场、中央商务区两个综合换乘枢纽随着地铁施工同步推进,龙嘉机场T2航站楼配套综合换乘枢纽也在建设中。综合换乘枢纽的建设,实现了多种运输方式的无缝换乘,提高了运输效率,方便了市民出行,增加了公交出行的吸引力。二是加快公交首末站建设。我市公交首末站建设工作在2017年取得了积极进展,启动了10处首末站的建设工作,2018年我们将再启动10处首末站建设工作。公交首末站的建设是一项基础性工作,公交场站的投入使用将大大提高我市公交车的入场率,同时具备为新能源车辆提供充电场地,为车辆提供维修保养、司乘人员提供就餐休息服务等功能,有力的提高了公交保障能力。三是保障公交路权优先。我们将协调公安部门科学合理设置公交专用道,在港湾式停靠站施划标线,增设抓拍装置,有力保障公交优先通行权,不断提升城市公交通行效率和交通管理水平,最大限度的释放道路空间资源。
四、加强出租车行业管理
一是持续打击不松劲。调整执法机构,向一线充实执法力量。突出整治机场、车站等重点区域,突出整治不使用计价器、议价、索要高价、途中甩客、倒客、故意绕道行驶等违法经营行为,保持监管高压态势。二是落实企业主体责任。督促企业健全投诉举报管理制度,对违法违规车辆驾驶员实施再培训、再教育,加强管理。三是强化投诉举报工作,组建投诉举报处理中心,增加投诉热线受理坐席,规范投诉举报受理程序,加大对企业处理群众投诉不认真、不到位问题的查处力度,督促企业落实管理主体责任。四是发挥媒体宣传作用。通过媒体定期公布企业有效投诉排名,对投诉量大、排名靠前的企业,派执法人员进驻查处。对典型案例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及时曝光,形成有力震慑。从年初以来,我市出租车投诉举报数量以两位数幅度呈逐月下降趋势,违法违规运营势头得到初步遏制。
结合您的建议,下一步,我们还将重点抓好以下工作:一是建立健全常规公交运营的监管评估机制。我市编制了《长春市公共交通服务质量评价考核办法》,制定行业服务标准。用服务标准来考核公交企业服务质量,考核结果与政府购买公交服务挂钩,督促企业提高服务质量。此办法计划在落实我市政府购买公交服务工作后实施。二是建设公交信息化监管服务平台。进一步完善企业调度、行业监管平台,实时监控车辆运行情况,实现科学调度,有效监管的目的,同时可以通过客流数据分析,为线路优化调整提供可靠依据。三是逐步实现“一卡通”,目前我市普通乘车卡在公交、地铁已基本实现一卡通用,残疾人、65周岁以上老年人优惠乘车“一卡通”工作正在推进中。待一卡通条件成熟后,将逐步开通自助缴费、小额支付等功能,方便广大市民。四是开展票制票价改革工作,借鉴外地区成熟经验,逐步提高市民刷卡乘车优惠力度,实现短时间免费换乘目标。
公共交通是一项公益事业,是一个城市文明程度的标尺,大力发展绿色公交、便捷公交是我们一直努力的方向,我们将不懈努力,不断提高我市公交建设水平,为百姓出行提供优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