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一网搜 登录| 注册
政务服务 中国政府网 省政府网 English 日本語 한국어 Русский 站群导航
关闭

行政区划

开发区

部门网站

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务 >  市政府办公厅文件

长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
长春市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
(2018—2022年)的通知

时间:2018-03-23 15:01 来源:
【字体: 打印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开发区管委会,市政府各委办局、各直属机构:
  《长春市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2018—2022年)》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长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2018年2月23日
  (此件公开发布)
 

长春市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

(2018—2022年)


  为推进长春市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工作,探索服务业发展新模式新路径,着力破解工业“一柱擎天”和结构单一产业体系,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十三五”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意见》要求,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试点思路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坚持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引,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着力点,以“两新八大”为主攻方向,创新体制机制,创新载体平台,创新服务功能,加快培育新动能,催生新业态,推动现代生产性服务业水平提升,生活性服务业品质提升,探索并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模式,为建设东北亚区域性服务业中心城市打下坚实基础。
  二、发展目标
  到2022年,基本形成完善的现代服务业发展体系,生产服务功能明显增强,生活服务质量明显提高,服务业布局结构明显优化,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需要的能力明显提升,力争实现“双万亿、两跃升”的目标,着力打造“两新八大”十个千亿级行业体系。
  ——双万亿。到2022年,服务业投资保持高位增长,五年累计完成投资规模突破1万亿元;规模总量实现翻番,全市服务业营业总收入突破1万亿元。
  ——两跃升。到2022年,服务业占比实现跃升,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力争达到50%以上,现代服务业占服务业比重超过60%,基本形成“三二一”产业发展格局;服务业效益实现跃升,服务业从业人员占全社会从业人员比重达到55%左右,服务业税收占全市税收比重超过55%。
  ——两新八大。加快发展数字经济、平台经济两大新兴行业,壮大提升金融服务、科创服务、人力资源、商贸物流、旅游休闲、健康养老、文化娱乐、节能环保等八个重点行业,在中高端消费、创新引领、共享经济、现代供应链、人力资源服务等领域培育新经济增长点,形成新动能。
  三、试点任务
  (一)加速培育两大新兴行业
  1. 数字经济
  加快推动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等数字技术与服务业深度融合,着力培育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数字应用新领域、新模式、新业态。
  ——分享经济。通过网络信息技术创新业态模式,优化资源配置,实现动态及时、精准高效的供需对接;锁定重点行业、成熟模式、领军企业,着力引进培育覆盖广泛的生活服务型分享经济。在交通出行领域,积极引进共享单车、互联网定制巴士、共享汽车等;在房屋住宿领域,引进以小猪短租为代表的C2C开放平台模式企业、以Weshare我享度假为代表的“产权+换住”共享新模式;在居民服务领域,着力引进e家洁、小马管家、阿姨来了、河狸家等上门服务企业;在汽车后市场维保服务领域,积极培育以车点点、乐车邦为代表的O2O平台中介模式,培育以途虎养车网、汽车超人为代表的B2C自营电商模式。(牵头单位:市发改委,配合单位:市工信局、市交通局、市旅游局、市商务局、市民政局、市科技局、市房地局)
  ——人工智能。大力推进人工智能技术与传统产业、新兴产业相结合,集中力量发展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展示、市场推广,建立人工智能研发中心和产业基地。与科大讯飞合作,打造人工智能特色小镇,重点发展智慧建筑、智能家居、无人驾驶、智慧社区,实现优质资源的智能化匹配,打造产城融合示范;深度发展科大讯飞AI双创基地,构建含孵化、投资、技术及产业扶持、环境搭建、配套服务等完整体系,力争打造辐射全国的东北亚人工智能核心创新创业平台。设立人工智能论坛,联合相关企业,提高行业关注度和认知水平,形成良好产业生态氛围。(牵头单位:市工信局,配合单位:市科技局、市发改委、市国土局、市规划局、朝阳区)
  ——云计算。做大、做强华为云计算中心、浪潮云计算中心、吉视传媒数据中心、联通长春云数据基地和启明公司数据中心等一批重点项目,加快发展数据采集、集聚与存储等高科技计算服务,发展应用承载、容灾备份等数据服务。积极引入国内外领军企业在长春建设云计算中心,建立涵盖云计算软硬件、云计算基础设施、云计算平台、云计算应用支持服务等主要环节的“云链”,创建全国领先的云计算全产业链基地。支持吉林大学、长春理工大学等科研单位在超算、雾计算、边缘计算等关键领域实现技术攻关。深化吉林大学超算中心、吉林省公共计算平台服务推广,构建“环保云”、“交通云”、“警务云”等行业云平台,充分发挥云计算中心对城市规划、市政管理、应急指挥等方面的支撑作用,着力发展与生产、生活联系密切的云计算应用产品。(牵头单位:市工信局,配合单位:市科技局、市商务局、市环保局、市交通局、市公安局)
  ——物联网。加大物联网核心技术、非对称技术等攻关研发,重点突破传感芯片、组网协议、操作系统、系统供电等限制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瓶颈。完善传感芯片、操作系统、通信协议、物联网应用等全产业链物联网检测和认证服务,协助第三方机构争取国家有关部门认定并取得相关资质证书。重点发展车联网产业,依托一汽,积极引入中国移动5G车联网项目,力争打造成为全国龙头。促进传感器、节点、网关、RFID、二维条码等核心技术的高端化发展,不断推动各类应用型智能化产品转型升级。(牵头单位:市工信局,配合单位:市科技局、市发改委、市商务局、市质监局)
  ——区块链。加快区块链技术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区块链技术应用于金融行业征信,形成点对点数字价值转移,提升传输和交易安全性。积极引入北京布比、杭州趣链、区块宝、众安科技安链云等国内领先区块链公司,建立高可扩展性、高性能的区块链基础服务平台,构建下一代可信任价值交换网络核心技术平台,推广智能合约,提高合约执行效率,确保合约的可靠性及安全性。加快培育供应链金融产业体系,打造区块链技术全国领先示范应用中心。(牵头单位:市工信局,配合单位:市发改委、市金融办、市科技局)
  2. 平台经济
  充分发挥平台高位整合、高端配置、高效对接资源优势,强化对上下游产业的双向带动和统筹整合能力,为企业全生命周期发展提供多方位综合保障服务。
  ——孵化平台。打造功能齐备、服务专业的各类双创基地,孵化一批涵盖三次产业的创新型企业,以创业促进就业、以创新促进转型,着力发展各类众创空间、科技孵化器、中小企业创业孵化基地。在发展双创基地方面,依托长春新区、吉林大学、长春光机所、长春国信现代农业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四个国家级双创示范基地,全面营造有利于人才集聚、创业创新的发展环境;在发展众创空间方面,重点引导专业型众创空间建设,鼓励龙头骨干企业和有条件的科研院所围绕优势技术领域,挖掘现有资源建设众创空间,推进空间内部企业的业务对接;在发展科技孵化器方面,根据产业发展定位布局科技孵化器,为在孵企业整合上下游资源,加快形成品牌影响力,推进科技孵化器建设与产业协同发展;重点引进创新工场、联想之星等投资机构与创业平台,开设创业培训课程,为创业者提供导师辅导一揽子服务。(责任单位:市工信局、市科技局、市发改委、市农委、市财政局、市金融办)
  ——服务平台。以精准化、高效化、便利化为原则,着力构建覆盖范围广、服务功能优的综合服务平台,促进商务服务、信息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重点行业规范化、集聚化发展。以政府为主导构建信息服务平台、以第三方为主导构建企业资信平台、以企业为主导构建消费服务平台、以市场为主导构建商务咨询服务平台。整合工信、科技、商务资源,着力打造兼具“政策信息发布、政企合作交流、移动应用服务”等多重功能的信息服务平台;引进专业第三方机构,着力打造企业资信平台,建立企业诚信征信和评价管理制度,完善商务诚信档案,强化信用体系建设,降低交易成本;依托各行业领军企业,以共建、共用、共享为原则,打造集创意设计、科技研发、采购交易、展览展示、时尚消费、品牌发布等功能于一体的消费服务平台;依托市场力量打造专业、高效、便捷的商务咨询服务平台,提供投融资、信息咨询、管理咨询、法律咨询、知识产权、人才培训、检验检测认证、创业辅导等一揽子服务。积极引进域外企业,打造一站式实体经济服务平台。(责任单位:市工信局、市科技局、市商务局、市工商局、市金融办)
  ——交易平台。依托我市成熟模式、产业集群、特色园区,着力在产权交易、农产品交易、商贸交易等领域,打造一批集品牌推广、价格发展、高效便利等特征于一体功能完备的交易平台。以吉林长春产权交易中心为依托,优化“托管增信—对接融资—配套服务”模式,打造集物权、债权、知识产权等为一体的综合性市场服务平台;依托吉林农产品交易中心,打造集电子交易、在线支付、物流配送、过程追溯于一体的世界级农产品交易平台;依托东北亚国际物流港项目,打造集货物集散、仓储、转运、金融、电子商务于一体辐射东北亚地区的商贸物流综合交易平台。(责任单位:市国资委、市金融办、市农委、市商务局)
  ——功能平台。以推进现代物流、信息科技等生产性服务业重点行业产业链向高端化、完备化方向发展为主线,依托现代信息技术,重点打造资源集约、便捷高效的现代物流功能平台、大健康产业功能平台、商贸融合功能平台。依托长春传化公路港物流项目、长春铁路东北亚物流园等项目打造现代物流功能平台,着力整合物流产业链,为货主和运输方提供精准信息和综合解决方案,通过融资、担保、通讯等增值服务,提升物流资源集约化、配置社会化水平;以长春东北亚大健康产业基地医疗器械产业园等园区为依托,深化与杭州交流合作,着力打造集医疗器械、中医药、药品流通、生命科学、医师服务于一体的大健康产业功能平台;以欧亚集团等大型企业为依托构建商贸融合功能平台,整合线上精准营销、便捷支付与线下最终体验交易和用户反馈等业务环节,引导平台企业积极探索各类服务产品定制和反向定制等服务新模式。(责任单位:市交通局、市科技局、市卫计委、市民政局、市商务局)
  ——发展平台。优化生产性服务业重大载体空间布局,因地制宜构建特色鲜明、功能完善、服务高效的各类项目企业发展平台,着力引导城区优质资源进驻专业楼宇、城镇优质资源进驻特色小镇、开发区优质资源进驻产业园区。开发全市商务楼宇经济信息化管理平台,建立完善“统计、监控、沟通、招商、考核”五位一体的平台功能,大力发展“亿元”税收楼宇、提升做优空置楼宇、加快改造陈旧楼宇,通过聚集龙头企业、引进管理团队、实施精准服务做大做优楼宇品牌。按照“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原则,着力打造吉商小镇、科大讯飞人工智能小镇、红旗小镇等特色小镇。积极探索、引进、优化产业园区管理模式,促进净月区津长双创示范园区、吉浙净月服务业发展示范区、吉林省东北亚文化创意科技园、吉林省国家广告产业园等项目建设。(责任单位:各县〔市〕区、开发区)
  (二)壮大提升八大重点行业
  1. 金融服务
  创新完善种类齐全、竞争充分、服务高效的现代金融体系,进一步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以区块链技术应用带动金融服务向数字化转型,大力发展农村金融,加强金融服务招商引资力度,做大做强我市金融品牌,加快促进金融服务宽化、深化和国际化。
  ——做大金融底盘。着力促进南部新城东北亚区域性金融服务中心和净月区东北亚总部基地两大核心区发展,积极吸引各类有实力的金融机构到我市设立法人总部和分支机构。鼓励设立消费金融公司,满足短期、小额、快速、无抵押的融资服务需求,促进个人消费增长。完善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创新适合中小微企业特点的信贷产品。推动知识产权、股权等质押贷款业务,发展保理、票据贴现、供应链融资等金融产品。引导企业发行企业债、公司债、中期票据、私募债及其他债券融资,扩大债券融资规模,大力发展各类投资基金。(责任单位:市金融办、市发改委)
  ——普惠金融。大力发展普惠金融,以吉林亿联银行等金融机构为依托,完善“微存易贷”、“厚贷小微”、“大数据管理”等服务功能;引进蚂蚁金服等平台企业,打造信用信息体系、移动智慧平台,发展智慧景区、智慧市场、智慧商圈、无人超市等新兴业态,建设移动智慧城市和无现金城市。(责任单位:市金融办、市发改委)
  ——金融模式创新。大力发展绿色金融,加快发展基于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上市公司、绿色基金、绿色保险、碳金融等在内的绿色金融体系,发展绿色金融科技。着力发展金融后援服务业,参照重庆模式,通过打造金融云平台,为金融机构提供金融信息外包服务。依托制造业集聚优势,鼓励一汽、大成等龙头企业组建和做大更多面向东北地区的金融租赁和融资租赁公司。依托二道区民营企业融资担保平台,建立政企银保“四位一体”合作平台,积极争取与省保监会开展合作,参照宁波等地的模式,设立融资风险保障资金池,为各类民营企业提供相应融资服务。(责任单位:市金融办)
  ——农村金融试点。创新农村金融服务方式和经营模式,继续扩大“两权”抵押贷款投放规模,加大对农村产业集聚发展的支持力度、对农产品品牌的培育力度、对重点乡村振兴项目的服务力度,围绕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林权、“四荒”使用权等产权要素提供信息查询、产权交易、抵押融资等综合服务;加快农村金融服务站、农村流动金融建设,完善便民金融服务网络。(牵头单位:市金融办,配合单位:各相关县〔市〕区)
  2. 科创服务
  构建覆盖科技创新全链条的创业创新服务体系,大力发展研究开发、工业设计、技术成果转化等服务,促进科创服务向专业精细和规模集成方向发展。
  ——科创平台。围绕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国家双创示范基地,加快推进长东北科技创新中心、北湖科技园等园区载体建设,整合设立产业发展投资基金、科技成果转化基金和中小企业发展基金,着力打造好众创、众包、众扶、众筹“四众”支撑平台。重点构建以长春市科技金融服务中心为核心的科技与金融结合的服务体系,整合商业银行和互联网金融的相关资源,创立多层次的科技金融服务平台。开展科技知识产权质押等科技金融的贷款业务,创新科技金融产品,着力解决科技型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责任单位:市工信局、市科技局)
  ——技术转移。重点构建以长春科技大市场、中国科学院长春技术转移中心等为核心的技术转移服务体系,依托吉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长春光机所、长春应化所等教育科研机构,整合重点实验室、科技创新中心、特色产业基地等科技创新资源,强化知识产权保护、科技成果转化,建立企业、科研院所、高校良性互动机制,促进技术转移转化。(责任单位:市科技局)
  ——检验检测。依托长春检验检测认证产业园核心区、亚泰医药产业园等园区,完善设计开发、生产制造、售后服务全过程的观测、分析、测试、检验等服务功能,进一步增强检验检测机构综合服务能力,加快检验检测技术保障体系及共享平台建设。(牵头单位:市质监局,配合单位:长春新区)
  ——卫星应用。依托长春光机所和长光卫星的技术基础和产业优势,建设航天信息产业园区。打造卫星遥感数据共享服务平台、航天信息服务平台和卫星应用双创平台,形成覆盖卫星制造、运营、应用等领域的产业集群。(牵头单位:市工信局,配合单位:市科技局)
  ——工业创新设计。鼓励企业参加国家工业设计竞赛和展会,激发企业创新设计积极性和主动性。支持企业创建国家、省级工业设计中心。培育一批专业化、开放型的工业设计企业,促进工业设计企业与工业企业协同发展。(责任单位:市工信局、市科技局、市文广新局)
  3. 人力资源
  以建立专业化、信息化、产业化、国际化的人力资源服务体系为目标,大力培育和扶持人力资源服务机构,进一步提升服务就业创业与人力资源开发配置能力。
  ——培育品牌企业。抢抓与杭州对口合作机遇,学习先进的管理运作模式,探索筹建长春智谷人才广场、长春智谷教育培训广场和长春智谷人力资源交流广场等项目,引进今元嘉和、浙江商旅、中智、千汇等人力资源服务名企,以合资、合作或区域代理等形式加快培育一批有核心产品、成长性好、竞争力强的本土人力资源服务企业。鼓励人力资源企业导入和实施品牌战略,打造一批理念新颖、服务优质、能力卓越的人力资源服务品牌机构。(牵头单位:市人社局, 配合单位:各相关县〔市〕区、开发区)
  ——打造集聚化园区。做强中国长春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整合全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和公共服务资源,全面提升产业园的服务能级,满足各类企业和人才对人力资源服务的多样化需求,将园区建设成人才集聚、产业引领、辐射带动等多功能人力资源服务载体,力争打造东北亚最大的人力资源服务枢纽。鼓励和指导有条件的区域整合现有资源,建设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区,发展集聚产业、拓展服务、孵化企业、培育市场等功能。(牵头单位:市人社局,配合单位:各相关县〔市〕区、开发区)
  ——发展多样化产品。重点发展人力资源招聘、人力资源培训、人才评估、劳务派遣、人力资源外包、高端人才引进等多种业务形态,细化专业分工,提供“专、精、深”的服务产品。进一步强化传统优势服务业务的创新发展,促进高级人才寻访、创业孵化和技术转移等高端服务业务快速成长,举办人力资源服务供需对接、服务产品推介等活动,搭建人力资源服务品牌推广平台,打造具有长春特色的服务品牌。(责任单位:市人社局)
  ——数字教育培训。探索新型人才培训供给方式,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整合各类优质教育教学资源,推动教育培训、教育管理等数字化开发与应用。深度挖掘吉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等各类优质教育资源,鼓励利用数字教育资源及教育服务平台,逐步探索网络化教育培训新模式,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重点推进朝阳区基础教育信息化平台、林田远达VR/AR教育示范基地、长春新曦雨文化教育智能终端产业化等项目建设,将传统教育培训与人工智能、VR/AR技术等相结合,推动开展个性化培训和针对性教学。(牵头单位:市人社局、市教育局,配合单位:市科技局)
  ——推进民办教育产业。着力破解优质教育资源不均衡状况,支持和规范社会力量兴办教育。放宽办学准入条件,探索多元主体合作办学。鼓励民办学校根据区域产业发展需要,依法依规设置和调整学科专业。引进安博教育、中公教育等品牌教育培训机构,推动行业企业与民办学校共建人才培养基地、技术创新基地、科技服务基地。加快打造一批民办特长教育培训机构,为青少年提供书画、歌舞、乐器、主持等优质特长教育服务。(责任单位:市教育局、市人社局)
  4. 商贸物流
  以标准化、网络化、智能化为导向,着力建设高效便捷、通达顺畅、绿色安全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
  ——商圈经济。大力推动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等技术同现代商贸业深度融合,促进传统商贸业服务模式创新。推进欧亚E购平台、亚泰超市“互联网+社区”智能化便民服务网络建设,大力引进阿里巴巴盒马鲜生等新零售业态,以精准营销形成智能社区小商圈。加快引进华润集团、世贸集团等行业龙头企业落户长春建设大型商业综合体项目,以新业态、新模式和智能化带动周边加快形成区域性商圈。对传统商圈进行扩容升级,积极发展体验娱乐、智能服务等新兴业态。(牵头单位:市商务局,配合单位:各相关县〔市〕区)
  ——物流标准化。依托一汽物流建立社会化的标准托盘共用体系,提高物流设施设备和服务标准化水平, 促进循环共用与绿色发展模式创新,积极引进阿里菜鸟绿色仓库,促进免胶条快递箱、共享快递盒、循环包装袋等绿色循环快递包装使用。以长春兴隆综合保税区国际陆港为依托开展具有互换互通功能的国际多式联运业务,以华航汽车物流园等项目为主要载体,打造国家级多式联运(公铁联运)示范工程。(牵头单位:市商务局,配合单位:市质监局、市物流办)
  ——现代供应链。积极引进并依托“货车帮”等企业,搭建货运信息平台和社会“公共运力池”,助力传统物流园区转型升级为“互联网+”时代的“智慧物流数字港”;依托香江物流园“四流合一”及物流服务一站式平台、金正物流“金正云”供应链平台等重大载体,积极构建物流分拨中心、专业配送中心、末端配送网点三级供应体系,优化物流供应链管理体系建设;依托欧亚冷链物流、中冷物流构建全程低温控制的冷链物流体系;依托益和医药物流、旷骅医药物流完善医药物流配送,重点发展现代化医药物流业务。(责任单位:市物流办)
  ——物流配送。依托长春国际电商产业园中央厨房项目,建设集电商及互联网企业办公、展示、孵化、仓储、快递、金融服务等于一体的综合物流配送服务园区。以一汽物流、亚奇物流等甩挂运输试点企业为依托,创新“挂车池”等新兴物流服务模式。以长春京铁物流有限公司等首批无车承运试点企业为载体推动移动互联网技术与货运物流行业深度融合。引进并依托京东物流发展“及时送”、“定时达”等个性化服务以及“门到门”等一站式服务。(责任单位:市交通局、市商务局、市物流办)
  5. 旅游休闲
  以“旅游+”为引擎,加快构建具有长春特色的冰雪、避暑旅游产品体系,扩大有效供给,丰富品质内涵,提升服务水平,推进城市文化与旅游休闲深度融合,全力建设旅游目的地城市。
  ——全域旅游。坚持政府主导、市场运作,整合公共服务、相关产业等社会资源,推进旅游业与各相关行业融合发展,促进以观光旅游为主的传统体验方式向观光、休闲、度假并重的复合型旅游方式转变。构建融合高效、智能安全的信息高速公路,实现重点景区、酒店、旅游度假区等场所信息共享和WIFI全覆盖。加快建立功能完善、服务优质,涵盖都市休闲旅游、乡村旅游等多种形式的全域旅游体系。(责任单位:市旅游局,各相关县〔市〕区、开发区)
  ——冰雪旅游。建立以冰雪运动、冰雪观光、冰雪体验、冰雪活动为核心的冰雪旅游产品体系。引进雅旺斯集团,打造净月和莲花山“雪文化”、“冰娱乐”旅游品牌。广泛开展群众性冰雪活动和体育赛事,推动以赛促游。围绕冰雪旅游、冰雪体育、冰雪文化等领域加快构建冰雪产业链,促进冰雪经济繁荣。(责任单位:市旅游局、市体育局)
  ——避暑旅游。依托中国最佳避暑旅游城市品牌,充分利用生态优势、气候优势、森林资源、水系资源,拓展以文化观光、休闲消夏、康体养生、生态体验为特色的消夏避暑旅游新模式,丰富乡村休闲、森林避暑、嬉水乐园、户外运动等避暑观光体验产品,打造净月森林避暑旅游基地和露营地。(责任单位:市旅游局)
  ——度假旅游。深度开发“冰雪+温泉”旅游资源,积极探寻与美国范尔度假村集团等企业合作打造现代化高端度假村。引进万科等企业建设功能完备的大型旅游度假区和房车基地。依托迪卡侬等企业,创建度假用品交易市场。引进日本温泉酒店设计建设与运营管理成熟经验,打造个性化、定制化、专业化的温泉度假区。(责任单位:市旅游局、市商务局)
  ——室内公园。依托复华未来世界、凯捷金沙等项目,建设大型室内水上乐园、文化旅游商业综合体,推进际华园长春目的地中心建设,发展室内冲浪、风洞跳伞、室内攀岩和极速驾驶等娱乐项目;积极引进万达茂等项目,打造富含室内滑雪场、室内过山车等新兴业态的室内旅游公园。(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旅游局)
  6.健康养老
  加快推进互联网和人工智能进入健康养老行业,实现跨区域医疗健康资源即时共享,不断提升健康养老服务水平。
  ——多元化医养模式。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健康护理医疗机构,支持以托管、合作等多种形式参与公立医院向康复护理机构整体转型。推进各类养老产业基地建设,以净月区、双阳区、莲花山生态旅游度假区等为重点,规划建设休闲养老、医养结合示范基地,推进医养健康融合发展。(牵头单位:市卫计委、市民政局、市旅游局,配合单位:各相关县〔市〕区、开发区)
  ——高端医疗服务。培育专业化、规范化健康咨询辅导机构,以连锁经营模式开展健康体检、健康服务咨询和疾病预防等健康服务。引进美年健康,推广爱康国宾等国内知名体检机构,促进以治疗为主转向预防为主。引进迪安诊断、金域检验、艾迪康、达安基因等第三方医学检验机构,全面提升医疗服务水平。(责任单位:市卫计委)
  ——智能诊疗。推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技术在医疗全领域的应用。深度挖掘吉大一院、二院、三院医疗资源,与科大讯飞探索“人工智能+医疗”合作模式,建立医疗健康大数据资源开放和共享平台,提升精准医疗水平;积极引进并依托“腾讯觅影”AI医疗影像平台,提升远程诊断水平,推动分级诊疗发展。(牵头单位:市卫计委,配合单位:市人社局、市民政局)
  ——居家定制养老。全面推进居家养老定制化服务,根据老人的不同需求定制养老服务项目,在饮食、护理、保洁等服务基础上,“一对一”的提供健康管理、出行专车接送、陪伴就医、协助缴费、生活维修、代理采购等个性化服务,满足多层次、多样化居家养老需求。(责任单位:市民政局)
  ——发展健康体育。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加快推进冰雪体育强市建设。积极推动体育场馆、学校体育设施等向社会开放。鼓励发展多种形式的体育健身俱乐部和体育健身组织,到2022年,所有社区建有便捷、实用的健身活动场所。提升竞技体育综合实力,做强短道速滑、自由式滑雪、举重、射箭重点项目。积极申办承办国际高水平赛事。以特色冰雪运动为突破口,将越野滑雪、自由式滑雪、长跑等体育赛事,打造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长春体育品牌项目。(责任单位:市体育局)
  7.文化娱乐
  加快构建结构完整的现代文化娱乐产业体系,提升文化娱乐内涵和品质,引导文化娱乐企业扩大文化产品和服务的有效供给,适应和引领个性化、多样化的文化消费发展趋势,稳步推进国家文化消费试点城市工作。
  ——数字文化。推动优秀文化内容创新,丰富数字文化创意内容创作与供给。提高图书馆、美术馆、文化馆、体验馆数字化、智能化水平,创新交互体验应用模式。加快出版发行、影视制作、演艺娱乐、艺术品、文化会展等行业数字化进程,提高动漫游戏、数字音乐、网络文学、网络视频、在线演出等文化品位和市场价值。鼓励文化文物单位和社会力量深度合作,开发适应市场需要、满足现代消费需求、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意产品。提升数字文化创意技术与装备水平,推进数字文化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加大打击数字文化创意领域盗版侵权行为力度,保障权利人合法权益。(责任单位:市文广新局)
  ——动漫产业。加快动漫创意产业与移动互联、智能终端产业融合发展,促进动漫创意产业跨行业、跨领域良性互动。提升动漫产品质量,扶持内容健康向上、创意性强的动漫产品创作、生产、传播和消费。形成包含创意、制作、衍生品开发、播放、交易等较为完整的动漫产业链,逐步建立辐射东北亚的动漫产业基地。支持原创动漫创作生产和宣传推广,培育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动漫品牌和骨干动漫企业,推动中国(长春)国际动漫艺术博览会向市场化、国际化、专业化发展,传播动漫文化魅力。(责任单位:市文广新局)
  ——游戏电竞。培育一批具有较强品牌影响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骨干游戏企业,促进移动游戏、电子竞技、游戏直播、虚拟现实游戏等新业态发展。鼓励和引导上网服务场所与电子竞技、游戏游艺、网络教育、电子商务等领域融合。打造集电竞主题公园、文化创意园、动漫产业园等新业态于一体的特色集聚区,引进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电竞品牌赛事活动,借助新兴网络直播平台、VR技术等,培育特色电竞文化。(责任单位:市文广新局)
  ——文化街区。支持特色文化小(城)镇、特色文化街区、特色文化乡村建设。合理利用长拖老厂区等工业遗址,打造城市工业特色历史文化街区。围绕电影文化、汽车文化、警示文化、商业文化的保护、展示和开发,推进红旗街影视休闲街区、十里东风大街汽车文化历史街区、巴蜀映巷特色文化旅游商业街区等街区建设。打造伊通河十里水岸文化休闲带,提升城市文化魅力。(责任单位:市文广新局、市旅游局、市规划局,各相关城区、开发区)
  ——品牌文化。积极引入国内外知名文化娱乐企业,推进重大文娱项目落地,带动文化娱乐产业集聚发展,形成多层次文化休闲娱乐消费市场。围绕城市特色文化娱乐资源,培育打造一批有广泛社会影响力的文化娱乐节庆品牌、一批有老长春韵味的传统文化商业品牌、一批有代表性的民间工艺品品牌、一批有较大产业规模和较强竞争力的文化娱乐业品牌、一批有鲜明主题的文化消费活动品牌、一批有较大市场竞争力的文化演艺节目品牌、一批有地域特色的文化旅游休闲品牌。(责任单位:市文广新局、市会展办)
  8.节能环保
  加快发展节能环保技术、咨询、评估、计量、检测和运营管理等服务,推动节能环保服务专业化、高效化、系统化。 
  ——创新服务模式。推进节能环保咨询、诊断、设计、融资、改造、托管等合同能源管理综合服务。大力推进节能环保服务合同、BOT/TOT 等特许经营、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等模式在节能技术改造、清洁生产系统优化等领域应用。推动节能服务公司以合同能源管理机制开展各项节能服务。(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环保局、市公用局、市市容环卫局、市建委、市财政局)
  ——培育龙头企业。加强对节能环保服务企业技术服务、项目管理等全面服务能力的培育和提升,推动从简单技术改造向“一条龙”节能管理和综合利用转变,加速培育带动性强、示范性好的龙头骨干企业。积极引进中国节能环保集团公司落户长春,发展壮大本地环保企业,推动环保关键技术、新材料、新产品的研发,提升技术水平和市场竞争力。(责任单位:市环保局、市公用局、市发改委、市工信局、市市容环卫局,各相关县〔市〕区、开发区)
  ——加快生态修复。着力发展生态修复、环境风险与损害评价等服务。推动在城镇污水处理、垃圾处理及工业园区污染集中处理等重点领域开展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培育建设环保产业园、环保产业基地,提高产业聚集度,促进环保企业整合。探索发展碳资产管理、碳咨询、碳排放权交易等服务。推动再生资源清洁化回收、规模化利用和产业化发展。(责任单位:市环保局、市公用局、市市容环卫局、市建委、市水利局、市财政局,各相关县(市)区、开发区)
  四、保障措施
  (一)建立“双联动”组织领导机制。成立长春市服务业发展改革和攻坚领导小组,全面统筹全市服务业发展改革和攻坚工作,协调解决服务业发展和改革中的重大问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发改委,负责日常工作。各县(市)区、开发区、各相关部门要制定具体的工作推进方案、进度计划和任务分解安排,确保各项改革任务顺利推进。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做好服务业综合改革工作的协调推进和考核监督。
  (二)建立“三优先”政策引领机制。整合市级服务业发展专项资金,逐年扩大专项资金规模,到2022年市级财政资金预算安排力争达到10亿元,重点支持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各项重点任务的落地实施。对纳入全市服务业发展综合改革试点方案内符合政策条件的项目和企业,按照“优先安排服务业专项引导资金、优先保障服务业用地、优先提供相关配套服务”的原则给予政策扶持,充分发挥政策引导作用。
  (三)建立“全方位”服务推进机制。继续大力开展精简审批、包保联络、领办代办等服务机制,深化政务服务“一门式、一张网”综合改革,进行服务流程和服务平台的优化再造,简化行政审批程序,加强项目审批效率,全方位为服务业发展综合改革试点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编 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