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政务服务 一网搜 登录| 注册
中国政府网 省政府网 English Русский 한국어 日本語 站群导航
关闭

行政区划

开发区

部门网站

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栏目 >  工作推进及成效

严守质量关 节粮护粮安

——写在第45个世界粮食日到来之际

时间:2025-10-17 10:05 来源:
【字体:

  今年10月16日的世界粮食日主题是“手拉手共倡多样美食,聚合力同创美好未来”。从田间地头到实验室,从农户粮仓到社区街巷,一场关于“吃得安全、存得好、节得下”的粮安行动,在长春正悄然展开。
  从田间到餐桌粮食安全全链条监测
  十月的田野里,稻穗低垂,玉米金黄。长春市粮油质量监测站站长闫大伟一行人背着采样器,来到了双阳区山河街道卢家村取样。“样品要有代表性,我们采集时都进行了录像,确保每一步真实可追溯。”闫大伟说。
  今年,长春市粮油质量监测站在榆树市、公主岭市、九台区等全市6个县(市)区设立多个固定监测点,对玉米、稻谷、大豆、花生等主要粮食品种开展秋粮质量安全风险检测,不同监测品种的数百份样品,最多的有18个项目的检测分析。
  采样结束后,样品被送入检测实验室。仪器的嗡鸣声中,科研人员紧盯数据曲线,分析水分、重金属、霉变等相关指标。每一份检测报告都直接决定着粮食是否能安全流入市场。
  据了解,对库存粮食(应急储备粮油、粮食加工企业生产的粮食等)进行质量安全监测,每年至少要开展两次全面抽样检测,保证其绝对安全。以2023年为例,全年共抽检粮油样品1121批次,抽检经营主体134个,2023年共向社会公示粮油检验结果3次。
  从仓储到农户科学储粮锁住“口粮青春”
  在公主岭市忠发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的院子里,一座崭新的自然风干仓正低声运转,几名工人把一袋袋玉米棒倒入仓内。“十五天风干,玉米水分就能降到十四个点,比晒场快多了。”合作社负责人笑着说。
  这种风干仓,正是长春市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在节粮减损专项调研中推广的新技术成果。7月份,调研组走访了6个县(市)区近30户农户、合作社和粮食产后服务中心等,基于近年“地趴粮”整治工作经验,提出具体可行的改进措施,推动构建农户储粮减损长效机制,并于7月31日形成《长春市农户储粮情况调研报告》。
  9月10日,组织开展长春市节粮减损工作培训,来自各县(市)区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代表、产后服务中心代表、粮储行政管理部门代表现场作经验交流,分享“延期结算”等粮食产后服务创新模式、“租仓补贴”政策推广应用情况、集中储粮点建设与管理经验,以及风干仓使用成效等内容,推动粮食从庭院储粮到烘干卖粮全过程节粮减损。
  目前,全市正按照“一县一策、一乡一策、一村一策、一户一策”推进节粮减损工作,未来将重点围绕种粮大户安全储粮开展技术推广与科学指导,逐步改善储粮条件,提升全链条节粮减损水平。
  从社区到全链条粮安共治构筑稳稳幸福感
  粮食安全不仅在地头,也在心头。在长春,这一理念得到延伸。长春市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组织制作节粮宣传短片,将在二道区长青街道循环播放,志愿者走进社区、校园、商超讲解优质粮油识别知识,倡导“光盘行动”。“以前觉得剩点饭菜无所谓,现在知道那是对粮食的不尊重。”市民刘女士说,“吃多少盛多少,这也是一种节粮。” 
  与此同时,粮食监管链条不断完善。除了原粮检测,全市粮油监测站每年还抽检成品粮油1000批次以上,覆盖批发市场、连锁超市、粮油加工企业及种粮企业。在今年的12月到明年4月,粮食收获后、收购前,长春各级粮油监测站还将密切跟踪农户手中余粮质量、安全情况,跟踪监测调查本辖区内秋粮的质量变化。
  从田间地头的监测员,到餐桌前的消费者,一条覆盖全链条的粮食安全体系正在北国春城形成。这不仅是对黑土地的守护,更是一座城市的良心工程——让每一粒粮食都不被辜负,让丰收真正成为可持续的幸福。

编 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