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的长春,沃野流金、发展更热。放眼广袤县域,处处涌动着高质量发展的蓬勃生机——
塔吊高耸勾勒出项目建设的天际线,田畴万顷荡漾着丰收在望的喜悦,机器轰鸣奏响产业提档升级的节拍,美丽乡村吸引着八方游客的到来……所行之处,所见之景,无不是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
在九台区龙嘉街道红光村,金色的稻浪随风起伏,沉甸甸的稻穗预示着丰收年。在这片希望的田野上,合十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种植3000余亩水稻,正以科技驱动农业提质增效。“我们采用微生物菌肥替代化肥,推广蟹田稻、鸭田稻等生态模式,生产出绿色有机大米。”公司产品经理秦龙介绍,今年他们规模种植了5个优质品种,还进行了44个品种试验,计划用5年时间筛选出最适合当地的品种,带动周边农户共同增收。
推动全面振兴,根基在县域、潜力在县域、活力在县域,希望也在县域。年初以来,长春市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听取吉林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汇报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围绕兴业、强县、富民一体发展,统筹推进稳增量、挖潜力、强链条,县域经济发展呈现出稳中向好、稳中有进的良好态势,结出累累硕果——
双阳区围绕国信温泉、神鹿峰、如意湖、曙光村等景区,全力构建北部旅居康养、南部生态观光、中部休闲度假、东部原乡民俗、西部特色体验的集群发展格局。
在长春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公主岭肉牛良种繁育融合示范产业园区引进由多国专家联合设计的生产线,可单班年屠宰肉牛近10万头、精深加工产品3万吨。
农安县加快增量配电网、华能风电等项目建设进度,盘活农畜产品园、装备制造园、食品加工园、肉牛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等4个低效园区。
……
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发展各具特色的县域经济,支持发展就业容量大的富民产业。”作为连接城乡的关键纽带,县域承载着产业转型、经济跃升、民生改善的多重使命,随着重大项目接连落地、主导产业持续增强、乡村文旅热度攀升,长春县域经济正昂扬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
加快培育主导产业
在被誉为“中国梅花鹿之乡”的双阳区,正通过深耕梅花鹿全产业链,将昔日山野间的养殖业推向国际市场,使其成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走进博文鹿业,先进的养殖技术与科学管理模式,正守护着1600余头梅花鹿的繁衍栖息。公司总经理李子阳说,他们不仅注重梅花鹿的品种改良,还积极拓展鹿产品深加工领域,开发出鹿茸片、鹿胎膏、鹿血酒等一系列高附加值产品。
观察长春县域经济发展路线图不难发现,各县域结合资源禀赋与产业基础,加大力度培育有引领性、有竞争力的主导产业。特别是将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摆在突出位置,加快推动玉米、肉(奶)牛、生猪、肉鸡、梅花鹿、大米等优势产业发展,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全力推动主导产业向产业链价值链高端延伸。
来到长春农安经济开发区,一座崭新的66千伏变电站已在绿电园区内拔地而起,园区创新采用新能源供电模式,建成后将高效衔接区域内风电、光伏等设施,为企业提供“绿色、安全、高效”的电力保障。项目负责人介绍,由国盛(辽宁)电力新能源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长春农安增量配电网项目,沿长春市凯旋北路规划了14.08平方公里的绿电园区,计划建设800兆瓦风光新能源基地,配套多座变电站及基础设施。全部建成后,每年可发绿电18.8亿千瓦时,预计为企业节省电费1.9亿元以上。
产业是县域经济的核心支柱。今年,长春市立足“3转、4强、7新”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明确了各县(市)区的发展定位、功能定位,科学谋划县域产业布局,通过深度挖掘资源禀赋,有力推动县域经济实现差异化、特色化、高质量发展。
联农带农促进增收
在农安县华家镇,一辆满载鲜食玉米的运输车,开进了盛信农业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的厂区内。脱皮分拣、挑选切穗、清洗蒸煮、真空包装、高温杀菌……两条现代化鲜食玉米生产线正全速运转,从田间采摘到加工完成,12道工序均设定了严格的时限。“农户边采收、我们边加工,3小时内完成锁鲜。”公司总经理李小敏介绍,通过村企联营模式,他们与农户合作种植鲜食玉米700余公顷,带动农民每公顷增收6000元-12000元。
县域是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主战场。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中,长春市各县(市)区深入挖掘乡土资源,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特色产业、文旅产业,通过产业带动、就业增收、利益联结等多重机制,正有力推动农民增收渠道向多元化、特色化方向拓展。
“刚刚过去的这个假期,我们村平均每天都能接待四五千人,多是来品尝美食、体验农家风情的。”今年国庆、中秋双节假期,九台区土们岭街道马鞍山村精心打造的“一山一田一馆一谷一学一民宿”旅游路线,吸引了一批又一批游客来此赏秋景、品美食、住民宿、徒步登山。乡村旅游的蓬勃发展,带动了棚膜经济、研学体验、土特产销售等新业态在马鞍山村落地生根,先后有17户村民做起农家乐、民宿、商超等旅游生意,50余名村民参与到乡村旅游业,致富带动成效显著。
依托县域特色资源,长春市打造了九台区卡伦湖星湖沙滩、双阳区黑熊·森林里、公主岭大龙山文化园等一批特色鲜明、带动力强的文旅项目。农安县依托辽金文化底蕴打造太平池旅游度假区,再现“黄龙府”昔日水草丰美的盛景;德惠市的“大白楼”以百年建筑底蕴串联起文旅资源,成为假日出游的新晋热点……全市县域旅游发展呈现出“特色彰显、多点开花”的良好态势,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活力。
项目建设捷报频传
产业支撑,项目为王,也是长春壮大县域经济的不二法门。
在有着“天下第一粮仓”之称的榆树市,计划投资10亿元的山东翔龙实业集团120万吨“施可丰”品牌肥料生产项目,从接触洽谈到落地开工仅用46天。项目签约后,项目专班提供全流程“领办+代办”服务,实现了手续办理无障碍接力,确保项目推进“零障碍”、服务保障“零距离”、问题解决“零延迟”。
一个项目,是一个新的增长点;而一批项目,就是一个新的增长极。“项目为王”奏响高质量发展强音,长春市将项目建设作为县域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全力推动一批投资总量大、建设品质高、辐射作用强、综合效益好的项目落地生根,全面夯实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压舱石”。
在众多项目中,位于德惠市米沙子循环经济产业园的大唐长春二热 “退城进郊”煤电项目堪称 “标杆工程”。作为贯彻国家“双碳”战略、落实吉林省能源发展规划的标志性项目,该项目总投资 58亿元,集成高效超临界发电、深度调峰等国际先进技术,创新采用 “切缸抽汽 + 热再抽汽”多热源联合保障方式,全容量投产后年发电量超 51亿千瓦时。届时,不仅能大幅提升长春区域供热保障能力,更将为全省能源安全提供坚实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