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露到,农事忙。
眼下,又到了田野金黄、秋高蟹肥的秋收季,玉米、水稻、大豆等农作物铺满田野。黑土鎏金的长春大地上,再度汇聚起春华秋实的蓬勃之力,绘就一幅气势磅礴的秋收盛景。
9日一早,农安县前岗乡太平村田间引擎轰鸣,皓禹农机专业合作社的收割机开进了秋收地块,所到之处一垄垄植株连同玉米穗被尽数“吞入”机舱,收割、摘穗、装运、秸秆粉碎等工序一气呵成,很快就收获了1公顷玉米。
“瞧瞧咱这玉米!我们采用保护性耕作,这玉米棒儿又大又紧实,公顷产量在2.6万斤左右,长势比往年好……”眼瞅着籽粒饱满的玉米装上车,皓禹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冷焕明高兴地说,“整个秋收季,合作社的收获面积在400公顷,两台玉米收割机同时作业,1个月内完成秋收作业。”
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稳定粮食播种面积,主攻单产和品质提升,确保粮食稳产丰产。”作为全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今年长春市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全面落实吉林省“千亿斤粮食”产能建设工程,全市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稳定在2500万亩左右,其中计划种植玉米2154万亩、水稻253.2万亩、大豆66.2万亩、杂粮杂豆和其他粮食作物26.2万亩,切实扛稳国家粮食安全重任。
秋收是粮食生产的重要一环,如何做好今年的秋收,已成为当下农民最关心的问题。日前,长春市结合当前实际,充分考虑气候特点和农耕习惯,下发《关于做好2025年秋收工作的指导意见》,要求各地严格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早部署、早准备、早安排,坚决打好打赢秋收生产攻坚战。按先岗坡地,后平地、洼地的顺序,因地制宜分区、分类指导农民适时开展秋收,对于个别低洼土壤过湿、机收困难地块,要组织人工及时收获,确保粮食应收尽收、颗粒归仓。
“我们倡导合理安排收获顺序!”长春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玉米提倡适时晚收,促进籽粒成熟和脱水,有利于提高品质;水稻要在90%~95%谷粒变黄时适期收获,如后期无大范围霜冻可适当延长收获期,但不建议在枯霜期后收获;大豆成熟后要立即收获,尽量避开晴天中午时段收获,降低损耗。
当前,我市主要粮食作物陆续进入适宜收获期,一幅绚烂的秋收画卷渐次铺展,田间不断传来丰收的喜讯——
在有着“天下第一粮仓”之称的榆树市,晨辉种植专业合作社推广保护性耕作秸秆覆盖条带耕作技术模式,实现秸秆全量还田,600公顷玉米喜获丰收……
九台区龙嘉街道水乡村的稻田里,水稻收割机正往来穿梭,农乐种植家庭农场从种到收执行标准化生产,100公顷优质水稻喜获丰收……
在被誉为“中国玉米之乡”的公主岭市,乾程农民专业合作社鲜食玉米种植基地里,乡亲们正向最后的采收地块发起“总攻”,100公顷鲜食玉米喜获丰收……
农安县合隆镇陈家店村的农田里,众一农业机械专业合作社开启规模化、集约化、机械化秋收,5台收割机同时出动,400多公顷玉米喜获丰收……
在素有“中国水稻第一镇”之称的德惠市岔路口镇,长义家庭农场依托稻渔综合种养模式,实现了水稻的绿色有机种植,80公顷高品质水稻喜获丰收……
在双阳区齐家镇曙光村,一簇簇沉甸甸、金灿灿的稻穗铺满了稻田,乡亲们趁着晴好天气抢收水稻,153公顷水稻喜获丰收……
机械化收割加快秋收进度,提高秋收效率和质量。今年秋收前,我市各地已全面完成农业机械检修,确保机具状态良好、应检尽检。秋收期间,全市预计出动各类农业机械近14万台(套),各级农业部门将通过农机具的合理调度,充分发挥新型农机经营主体作用,最大限度扩大机收面积。针对局部地区收获农机具不足的问题,将协调周边机具充足地区,及时组织开展农机跨区作业,确保满足秋收机械需要。
接下来,我市还将组织农技推广人员深入秋收生产一线,积极开展技术培训和指导服务,确保各项秋收措施落细落实,为丰产丰收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