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一网搜 登录| 注册
政务服务 中国政府网 省政府网 English 日本語 한국어 Русский 站群导航
关闭

行政区划

开发区

部门网站

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栏目 >  工作推进及成效

沃野良田 “丰”景如画

—长春市主要农作物产区丰收见闻

时间:2023-10-12 11:09 来源:
【字体: 打印

  又到田野金黄、秋高蟹肥的丰收季。当秋风吹过,长春市各地的田野间、乡村中,金灿灿的水稻、大豆、玉米和红满天的高粱多彩缤纷,装点着整个乡间,一派丰收景象。截至10月8日,全市粮食作物已收获325万亩,占播种面积的13%。

  农安:科学种植“双丰收”

  金秋的农安县开安镇孙家屯村,一片丰收景象。农安县浩淞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浩淞农业)在这里进行了一项令人关注的实验,他们通过玉米大豆大比例间作种植模式,将玉米和大豆的产量提升到了一个很高的水平——每公顷玉米产量可达1.05万公斤,大豆更是高达2000公斤。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扎实推进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这项政策激励了农安县与浩淞农业团队,他们决定用科技力量为农民提供更好的服务,推广大豆种植和新技术。农民张喜介绍,去年他家大豆玉米分别采取的是传统种植方式,大豆采摘困难,玉米籽粒也较小,今年玉米间隔大,采摘方便,大豆又饱满。

  精细的测产取样后,浩淞农业开始进行大面积收割,田地里大豆收割机与玉米收割机隔排并行,大豆每半个小时就能装满厢,然后将大豆运送到晾晒场,经过过滤杂质和降低水分后进行存储,等待合适的时机进行交易。该技术模式不是表面上把大豆、玉米放一起种那么简单,对于技术要求有一定高度,所以他们在农安县8个乡镇进行托管服务,面积达2000余公顷,涉及10个乡镇,浩淞农业出农机、出技术,帮助农民实现一地双丰收。

  今年,农安县农作物播种面积623.1万亩,主要粮食作物播种面积581.7万亩,比去年的571.7万亩增加了10万亩。在农安县的这片土地上,科技和创新改变了农业的面貌。每公顷1.25万公斤的粮食产量不仅让农民们喜笑颜开,也为粮食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这一成功经验有望在更广泛的范围内推广,为解决粮食供应问题贡献更多的可能性。

  德惠:稻渔综合种养真是好

  金秋时节,德惠各地应季的粮食和经济作物都进入了采收的高峰,德惠市朝阳乡积极打造绿色稻米品牌,推行“公司+合作社+农户+基地”模式,并开启优质稻订单模式,体现优质优价收购。与此同时,当地还从粮食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引入精确的栽培技术和全程机械化生产,并结合稻田艺术,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最终实现农户持续稳定增收。

  岔路口镇积极推动稻渔综合种养模式,大力推广稻田养蟹、养鱼、养虾,2023年全镇稻渔综合种养面积达350公顷,真正实现一地两用、一水双收,平均每公顷增收8000元,同时,蟹田稻与其他品牌相比每公斤高10元。岔路口镇现已被确定为吉林省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基地。岔路口镇近几年也在不断优化稻米品种,全镇水稻大面积选用优质德惠小町、长粒小町米,今年稻米喜获丰收,据测算全镇农业产值同比增加3亿元。

  在岔路口镇江畔农牧专业合作社的稻米加工车间,米香四溢,工人们熟练操作,稻米脱粒、烘干、压缩、包装等环节一环扣一环,一袋袋、一盒盒带有崭新地理标志标识新包装的新米陆续下线,远销全国各地。今年夏天,“德惠大米”“地标”成功注册地理标志,标志着“德惠大米”产业品牌化迈上新台阶。

  据了解,德惠市目前有获证大米加工企业74家,分布在朝阳乡、岔路口镇、松花江镇、大房身镇、米沙子镇、万宝镇等18个乡镇(街道)共145个行政村。水稻种植面积75万亩,年产量55万吨。吉林省松江佰顺米业有限公司的“松江佰顺”、德惠市山河米业有限公司的“倒淌河”、吉林省江水人家米业有限公司的“江水人家”、德惠市佳峰米业有限公司的“英峰”等52个品牌已成为“德惠大米”的领军品牌。如今,德惠市拥有德惠小町、德惠大米地理标识这两块金字招牌,不断抢占南方中高端大米市场。

  双阳:合作社的玉米丰收了

  金秋十月,双阳区昌盛农业专业合作社的400公顷玉米进入成熟期,合作社的工作人员抢抓晴好天气,投入到玉米采收和加工中,呈现出喜人的劳动景象。

  在玉米种植基地,收割机在田间来回穿梭,摘穗、秸秆粉碎、脱粒、装车等工序一气呵成,昌盛农业专业合作社经理蔺建辉说:“今年前期雨水比较充足。后期授粉的时候,光合度比较好,让玉米成长的很好,预计每公顷产出1.45万公斤,相比去年增产2500公斤左右。”采用脱粒一体化玉米收割机,不仅使用方便,还可以将减损率控制在3%以内,有效提高了种植效益。

  近几年合作社不断续加大机械化投入,前年又新购置了两台脱粒一体化玉米收割机,新型高效的农业机械一天能收割70多亩地,可一次性完成玉米的摘穗、剥皮、秸秆粉碎等工作,“现代化的农业机械不仅省时省力,还有效减少病虫害,极大地促进增收、环境保护、资源节约以及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蔺建辉说,粮食归仓、销路不愁,昌盛农业专业合作社建有专业的玉米初加工生产线,加工出来的玉米面、玉米糁等产品与多家食品企业达成合作,采用“订单+”模式,积累了稳定的销售渠道。

  收割、装车、销售,整个秋收现场忙碌又热闹。今年早在秋收前,合作社就已经与多家食品企业达成合作意向,玉米经过合作社初加工后,就会被食品企业买走。“今年的玉米产量高,订单多,所以早收、早加工,才能早销售。”蔺建辉笑着说。

  公主岭:带状复种增收又护地

  近日,公主岭市乾程农民专业合作社300公顷玉米和130公顷大豆进入收割期。

  现场两台专用收割机正在田里同时作业,互不干扰。据介绍,这是在传统间作套种基础上,让两种作物共生的“一季双收”种植模式,通过玉米、大豆高矮作物错位搭配,实现玉米不减产并增收一季大豆,使耕地资源创造更高效益。

  合作社理事长王成介绍:“玉米和大豆带状复种一是为了增产增收,二是为了更好地保护黑土地,今年,合作社采用10条垄玉米、8条垄大豆间作套种,好处是通光通风有利于排水,效果非常好,可增收10%以上。”

  除了种植模式上的新探索,合作社还采用了精量播种、密植的种植方式,使产量也有所提高。在机械化秋收作业中,收割机行进之后,玉米棒被收进收割机的粮箱中,而玉米秸秆也被粉碎覆盖到土地上,待秋收工作全面完成后,部分秸秆将会被还田到地里,实现秸秆有效利用,增加土壤有机质,培肥地力。

  近年来,公主岭市积极落实黑土地保护、秸秆综合利用项目,通过项目实施,使项目区耕地土壤有机质平均提升3.2%,耕层厚度平均增加10厘米,形成了公主岭市秸秆粉碎翻压还田综合配套黑土地保护技术模式,每亩可增产玉米26.4公斤以上,全市增效可达288.3万元。

编 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