樟子松、紫叶稠李、三角枫、大榛子……5月末,九台区波泥河街道庙岭村里绿意渐浓。山坡上,村里一批新栽植的树苗正茁壮成长,为村庄增添了新绿。
庙岭村是省级贫困村。应该如何积极发展扶贫产业的同时,推动村里的生态建设和农村人居环境集中整治相结合?负责包保的九台区农业农村局不断探索脱贫攻坚新路径,经过实地考察调研,结合村里的自然资源,决定将扶贫项目融入生态文明创建中,在庙岭村打造生态扶贫基地。
“这些树苗都是今年4月我们局的志愿者一起栽种的。”九台区农业农村局驻庙岭村包保干部介绍说,今年该局协调资金210万元,进行规划设计,确定苗木品种和数量,在庙岭村建起了15公顷的生态扶贫基地,其中大榛子树10公顷,其他绿化苗木5公顷,目前长势良好。
荒山变绿地,庙岭村环境更加优美。生态扶贫基地的树苗不仅美化了村屯环境,出售后还将为村里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实现村民增收致富与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双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我们一定把这些树养好,让树卖个好价钱,也让村里更美。”看着村里郁郁葱葱的绿色,庙岭村村民喜上眉梢。
建起了生态扶贫基地,庙岭村产业脱贫更加多元化。庙岭村还投资30万元成立了黄牛养殖专业合作社吸收贫困户加入,采取统一管理、分散经营的形式,贫困户每年分红。投资36万元建设总占地1.2公顷的温室大棚12栋,交由12户贫困户自主经营,主要生产蔬菜、瓜果等,每年每户纯收益可达4000元至7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