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一网搜 登录| 注册
政务服务 中国政府网 省政府网 English 日本語 한국어 Русский 站群导航
关闭

行政区划

开发区

部门网站

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务 >  政务动态

我市厚植职业技能人才成长沃土

时间:2021-01-23 08:07 来源:
【字体: 打印

  在不久前落幕的第一届全国技能大赛上,长春科技学院教师刘晋廷凭借优化设计的飞机舱门百叶,获得增材制造赛项银牌和大赛“最佳选手”奖,成为我省各代表队中唯一获得全国个人奖项的技能人才,并成功跻身第四十六届世界职业技能大赛增材制造赛项国家集训队。
  “近年来,长春市职业技能人才培养氛围很浓,让我能更专心地投入到技能提升和比拼中。”22日,趁着训练间隙,刘晋廷表达心声。
  挖掘培养渠道补短板
  想激发职业技能人才活力,丰厚人才培养土壤,就要补齐短板。长春怎么做?
  以刘晋廷所在的长春科技学院为例,为了打通技术壁垒,学校近两年将刘晋廷派驻到广东省,使之能与全国最强的职业技能人才一起训练,使其得以迅速提升。“我以前从事的减材加工项目包括数控车、数控铣,刚好是增材制造项目所需,我在广东训练期间完成了两者间的转型,2022年第四十六届世界职业技能大赛结束,我就能把这项技术带回长春,培养更多人才。”刘晋廷说。
  长春科技学院在本次比赛中还取得工业设计技术项目全国第四名的好成绩。副院长刘洋认为,好成绩的取得源自学校获评的一个国家级、两个省级及一个市级技能大师工作室。“获评一个工作室,省市就给学校10万元至20万元不等的资金扶持,这就意味着我们可以增加设备,用于技术研发、对外交流,培养人才方式更便捷、更灵活、更有效。”
  刘瑞佳既是长春职业技术学院的教师,也是长春市佳园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更是吉林大学威海仿生科研团队的研发人员,缘何“兼职”?他举了个例子,“我曾经为吉林大学研制过一个替代国际控温装置的小配件,原本报价高达25万元至30万元,我交付时带利润仅需5万元,大大节约了国家科研经费。我们现在缺少能在基础行业引领创新的研发人员,这一缺口恰恰可以通过课堂、研究院、企业填补。”刘瑞佳说,他自己就是传承技能的“接力棒”。
  借政策“红利”强优势
  34岁的艾子洋是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的资深技能专家、国家级大师工作室领衔者。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工作室,他和骨干成员们也是在此完成了一项项轨道客车整车调试技术研发、工艺创新、精益改善等工作。“我之所以能在职业技能领域闯出一片天地,得益于长春市对技能人才培养的重视,特别是针对技能人才出台的政策,对一线人员有很大激励。”艾子洋说,自从2017年艾子洋工作室被评为长春市技能大师工作室后,更加坚定了他和骨干成员以技能报国的决心。
  对于艾子洋的成长,中车长客人力资源部负责人刘博将之归功于长春市对技能人才精准施策以及大师工作室评定机制,这同样带动着重点企业在人才内循环上下功夫。目前,中车长客每年可培养技师近300人、高级技师近100人,并新增操作师层级考核,这为企业研发生产不断地输送着技能人才。
  印刷媒体技术是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的强项,该院传媒学院院长陈少志说,学校作为吉林省印刷媒体技术项目集训基地,不仅获得市里拨付的集训专项资金,市人社局还定期组织行业专家给予业务指导,令学校在培养人才方面受益匪浅。“近年来,我市培养了各个行业的技能人才队伍,涌现了一批行业专家,可以说,全市已经形成了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的良好氛围。”陈少志由衷地说。
  探索“以赛代评”促转化
  年仅28岁的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研发总院车工技师周仁杰,曾问鼎长春市2019年制造业职工技能大赛数控车项目冠军,更在去年获评“长春工匠”,这些成绩令当初因长春汽车工业发达而选择留在异乡就业的他坦言“选对了”。
  近年来,通过组织选手参加世界技能大赛、第一届全国技能大赛等行业竞赛,我市探索出“以赛代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其中获奖即可得到破格晋升的机会,成了青年技能人才铆足劲练技术的催化剂。
  “我现在练习燃气冷热水地热模块!”不久前,在中铁十三局技师学院,土建测量专业学生朱运强戴着护目镜,腰间别着工具包,对镀锌管进行揻弯、在“模拟墙”上测量。“自从在省赛脱颖而出,我每天都在按图施工,要保证在管道与制暖项目操作中误差不超过2毫米。如果能在接下来的大赛中获得名次,我就能获得管工技师证书。”
  我市对企业开展职业技能竞赛的,最高给予30万元补贴。2020年,我市完成161家企业的486个工种竞赛,参与人数16307人次,共计发放1458万元补贴。全年完成25.4万人次技能培训,共发放职业技能培训补贴2.75亿元。2020年,我市评选产生10个长春市技能大师工作室、9个长春市师徒工作间、10名长春技能大奖获得者及10名长春技术能手。在将职业技能转化为创新驱动发展的过程中,职业技能人才正在成为长春高质量发展“四大板块”建设的有力支撑。 

编 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