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一网搜 登录| 注册
政务服务 中国政府网 省政府网 English 日本語 한국어 Русский 站群导航
关闭

行政区划

开发区

部门网站

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务 >  县区动态

【南关区】稳步推进长春现代化都市圈中心城区建设

时间:2021-01-13 07:33 来源:
【字体: 打印

 
  一元复始,万象更新。
  历史的车轮奋勇向前,疾速抵达2021年。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年。新的一年,南关区将坚持以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吉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为统领,全面落实省、市委重大决策部署,坚定不移践行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扎实推进“南部提速扩容、北部提质增效”发展战略,坚定实施“一主、三双、六大街区”功能布局,持续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努力建设产城融合发展、核心功能彰显、城区品位卓越、人民富裕幸福的长春现代化都市圈中心城区。
  新征程乘风破浪,新起点再续华章。2021年,南关区经济发展将取得新成效、改革开放将迈出新步伐、社会文明程度将得到新提高、生态文明建设将实现新进步、民生福祉将达到新水平、区域治理效能将得到新提升。全区综合竞争力、环境美誉度、群众幸福感明显增强,发展更具活力、管理更加有序、社会更为和谐。
  2021 披荆斩棘 开拓新局面
  站在新的历史机遇期,面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阶段,南关区发展目标明确:2021年,全区经济发展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实现110亿元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左右;引进内资60亿元,利用外资1650万美元。
  新的一年,机遇与挑战并存。南关区将不断增强机遇意识,抢抓东北振兴的时代机遇、融入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机遇、对接国家重大战略的政策机遇、科技变革和产业升级的市场机遇;不断强化风险意识,牢牢守住安全底线、生态红线、民生主线,识变应变求变,全力把南关区建设成为长春现代化都市圈的城市核心区,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区开好局、起好步。
  突出常态化
  持续做好疫情防控慎终如始、再接再厉,持续做好“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工作,奋力夺取抗疫斗争全面胜利。做好精准防控,严把冷链食品、大型农贸市场、隔离宾馆等关口,做好人物同防和分类管控。落实重点场所防控,做好环境清洁消毒,适当减少人员聚集,继续推行健康码等防控措施。发挥“三长”联动机制,强化群防群治。提升疾控预防和应急处置能力,加强药品物资储备,健全全员核酸检测应急预案,做到用而有备。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加快南关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筑牢常态化疫情防控社会大防线。
  突出高质量 全力稳定经济增长
  新的一年,南关区将巩固经济持续向好势头。统筹推进常态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力抓“六保”促“六稳”,做好“大对接”,最大限度争取政府专项债券、特殊转移支付,积极争取重大政策、重大平台、重大项目在南关区落地落实。分类分企精准施策。深化“万人助万企”,对龙头企业举全区之力支持不动摇,对成长性好的企业进行重点培育,对遇到困难企业加大帮扶力度,对小微企业贷款给予风险共担,对上市挂牌企业提高奖补力度。强化“专班抓项目”,发挥项目中心推进机制,推动“四塔”、华润中心、南溪智融、国文医院等重大项目建设,全年落实亿元以上项目50个。新增商务商业面积10万平方米,新入规服务业企业10户以上。务实推动新基建“761”工程,开展“大招商”,聚焦国内行业50强、央企国企、上市公司,广泛开展专业招商、平台招商、以商招商,延长产业链,打造产业群,优化产业生态。全年实际利用内资、直接利用外资分别增长17%和10%以上。
  突出高效率 加快发展动能转换
  新的一年,南关区将加快培育新兴产业。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着力构建多点支撑、多元发展的现代服务业体系。优化区域发展布局,坚持集约发展、内涵提升理念,在南部大力发展总部经济、楼宇经济、创业经济,全力支持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融合发展,积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打造形成创新创业集聚区。在北部加快重庆路商圈综合改造,促进批发零售、商贸流通等传统产业优化升级,推动服务业向中高端发展。加速推动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培育一批文化支柱企业,提升文化产业税收贡献率,打造形成产业转型提升区。加快金融产业发展。大力发展以金融为代表的生产性服务业。实施传统金融产业升级计划。健全管理运行机制,引进一批链条项目、旗舰项目、配套项目,推动金融产业从首位产业成长为支柱产业,实现产业规模化、辐射全省化、贡献最大化。力争金融产业占GDP比重再有新提升。深入实施“放管服”改革,推动更多事项“一网通办”,100个以上事项实现移动端办理。
  突出高起点 加快新城建设提标
  新的一年,南关区将加快新城建设步伐。立足“五个新中心”战略布局,推进绕城高速以南区域纳入开发区管辖范围,加快区域总体规划及配套基础设施专项规划编制,为新城向南扩区扩容创造条件。全面启动“四塔”项目建设,高位统筹组建“四塔”项目推进专班和高效服务机制,倒排工期,挂图作战,紧盯不放推动城市新地标项目早落位、早启动、早建设。着力破解高管局搬迁、中奇广告征收、商住地块调规等难点问题,跟紧贴实推动亿联总部、中融总部等重大项目建设进度。挖掘八一水库片区设计成果、人民大街南端优质片区和百万平方米地下商业空间等资源,合理布局功能,加快推动都市集聚型服务业发展。大力支持全民创新创业,新增各类市场主体4000户以上。
  突出高品质 不断优化城区环境
  新的一年,南关区将全面提高城市综合承载能力。重点解决出行难题,坚决治理交通拥堵。加快八一村整体征收,推进高速出口改移、轨道交通三期等工程建设。启动新一轮旧城改造提升,改造86个老旧小区,完成伊通河棚户区、79块夹馅棚户区改造收尾。深化未登记房屋确权整治,推进“交房即办证”。加快老旧住宅区物业社会化管理进程。新建续建光明、山水湾等公园。推进二环以内主要街路两侧全面“拆围透绿”。恢复因灾受损绿带,调整优化林木结构。积极推行垃圾分类,加快芳草街垃圾收运配套设施建设。启动实施净化市容、净化路面、净化门前“三大行动”,分类开展查违控违、建筑垃圾、牌匾广告“三项治理”。持续推进秸秆禁烧、工地扬尘、餐饮油烟等重点领域整治。深化贯彻落实“河湖长制”,持续改善水环境质量,确保域内15处水体“长治久清”。
  突出高标准 着力改善民生福祉
  新的一年,南关区将不遗余力改善民生。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把人民安居乐业、安危冷暖放在心上。编制实施好新年度幸福南关行动计划。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继续完善扶困应急保障机制。通过盘活集体资源、量化资产收益等方式,不断增强村集体经济实力。健全完善“闭环式一体化”“四方联动”就业服务机制,开发就业岗位1万个,新增就业8000人。推动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加快两所义务教育学校建设。扩大城乡低保、临时救助、特困供养人员、贫困居家失能老人、重度残疾人救助范围。推动文化事业发展,加强文化遗产挖掘保护利用,启动新民胡同、东天街历史文化街区修复工程。健全党组织领导下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基层治理体系,强化各领域重大风险预警、防控、联动、处置机制。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有效化解矛盾纠纷,维护群众合法权益。完善立体化、信息化治安防控体系,推进“一村一警”“一格一辅警”改革。健全应急管理体系,推进综合执法改革,强化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
  “十四五” 蓄势待发 逐梦新征程
  培育“新产业”——完善现代服务业经济体系
  服务业是南关区产业主体,现代服务业是未来发展核心。南关区将紧紧抓住国家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机遇,坚持高端发展与改造提升“双轮驱动”,强化发展支柱产业,巩固提升优势产业,承接培育新兴产业。
  重点打造“一带双核多节点”的空间布局,以人民大街金融商贸服务廊为隆起带,以东北亚国际金融中心、长春国际金融中心为核心,辐射长春大街、解放大路、卫星广场、文昌路、华远路等点位和区域,形成多层次、多梯度、协同发展、错位竞争的新金融空间支撑体系。做大金融总部经济,积极引进战略投资者,加快金融企业上市步伐,把区域性金融机构逐步发展成为全国性金融机构。
  突出把产业项目建设、项目化包装推进作为重点载体,带动和引领金融产业高质量集群发展。建立重大金融项目库。高站位谋划金融小镇建设,积极推进吉林长春基金广场建设进程。探索出台促进科技金融发展政策办法,激励和引导金融机构开展科技金融业务。建立完善多层次的金融创新研发体系,拓宽金融合作渠道,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积极建设互联网金融暨金融创新孵化器,推进第三方支付、大数据金融、众筹、信息化金融机构、互联网金融门户等互联网金融模式发展。
  集聚“新要素”——推进南部新城城市新中心建设
  区域发展定位,决定发展走向。南关区将举全区之力全面推进南部新城建设,打造以行政、文化、金融、总部商务、数字科创和交通等要素集聚为特征的城市新中心建设,支撑城市重心南移和功能疏解。重点以抚长高速改迁等省市重大基础设施工程建设为切入点,突出以“四塔”地标区域建设为核心点,着力以八一水库和绕城高速以南区域规划开发为立足点,紧盯不放打造城市发展新地标,竭尽全力拓展发展新空间。
  加快行政办公智能化系统建设。结合智慧城市及5G建设,加强省、市政务大厅等办公场所信息化设施建设,在全市率先实现5G网络全覆盖。在行政办公区域率先推广智慧交通、智慧城管、智慧安防、智慧园林等项目,打造全市“智慧城市建设”排头兵。
  聚焦打造现代化都市圈“新金融中心”。重点实施“一带一核双节点”空间布局,建设人民大街金融隆起带,统筹利用新城金融空间承载能力,立足人民大街金融集聚和辐射作用,加大要素资源配置力度,大力引入和引导培育国内外各类金融机构,打造空间集聚、门类齐全、结构合理、功能互补、配套完善的金融隆起带。建设南部新城“金核”,依托东北亚国际金融中心,谋划吉林长春基金广场建设。建设“四塔”金融集聚节点。推进长春绿地中心、冠城国际、中国中铁吉林总部等总部经济、高端商务综合体建设,吸引跨国公司和外埠大型企业集团总部入驻,打造长春南部门户新地标。
  激发“新动能” ——打造活力迸发创新创业高地
  新机制激发新动能,新动能赋予新活力。南关区将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盘活优势资源要素、加强创新载体建设、完善创新人才引入机制,催生发展新动能,努力打造新兴产业创新发展的策源地和中心城区活力迸发的创新创业高地。
  依托高校和科研院所的资源优势,推动科技创新产业链各个环节的互动、政产学研合作,构建南关特色的科技创新价值链。引导科技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建立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推进科技成果转化的产业化进程。鼓励企业公司设立区域研发中心和开放式创新平台。
  积极探索“投、保、贷、中介服务”四位一体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研究出台促进科技金融发展的若干举措,加速推进创新链、产业链和资本链的有效融合。优化科技中介服务,大力发展创新孵化、技术转移等科技服务业,引进一批专业品牌服务机构,形成科技中介服务集群。实施高端人才引进计划,重点引进一批在关键领域掌握前沿核心技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内外顶尖创新创业人才,集聚一批急需紧缺高层次人才。积极发展人才中介服务机构,为人才创新创业提供市场、融资、生产、管理等全方位、零距离服务。
  增添“新福祉”——精准提升百姓获得感满足感
  改善民生是全面建设幸福南关的核心任务。南关区将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
  落实各项社会保障政策,推进完善多层次、多形式的社会医疗保险体系,持续加大大病和困难人群精准保障力度。大力培育和扶持养老服务社会组织,培训和储备养老从业人才,整合社区资源,持续开展政府购买养老服务,有效满足老年人多样化、多层次养老服务要求。
  推动学前教育普惠优质发展,确保学前三年毛入园率100%,普惠性幼儿园在园儿童比例高于90%,公办幼儿园在园儿童比例达到50%以上;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义务教育阶段入学率达到 100%;全面提升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环境和应用品质,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引进优质教育资源,打造区域教育特色和品牌,建成“全市领先、全省一流”的教育强区。
  深化社区卫生综合改革,加快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五大功能平台建设。大力推进医联体、社区卫生医疗、智慧医疗、中医药特色建设工作,打造全市领先的公共卫生服务和医疗救治体系,构建区级智慧卫生体系。完善家庭医生制服务模式,提高有效服务率。
  提升“新颜值”——打造宜居宜行智慧城区
  城市的发展日新月异,提升生活品质的初心始终未变。南关区将坚持以提升居民幸福感为目标,强化保护自然环境、传承挖掘历史文化、转型升级产业结构、均衡建设公共设施,坚持南北部统筹推进,打造居民居住、工作、游憩、出行高品质的生活环境,进一步提升城区品质。
  全面落实数字智慧城市总体规划,加快数字城区、智慧城区顶层设计,通过信息技术与新生活方式相结合,构建起覆盖政务服务、民生服务与产业发展的智慧型现代城市服务支撑体系。加快智慧民生服务体系建设,推动智慧社区、智慧教育、智慧医疗、智能电网、光纤进小区及公共区域智能免费Wi-Fi等项目,提升全域城市生活数据采集、分析、存储与应用能力,构建“人在家中坐,服务找上门”的智慧民生服务体系。
  加快推进棚户区(旧城区)改造进度,完成审计厅地块等26个项目和79个夹馅地块的开发改造。完善畅通市政路网,加快推进南部区域路网建设,打通“断头路”、“卡脖路”,建立并推广静动态交通智能管理体系。加大对市政道路和积水区域的改造力度,基本消除“城市伤痕”。加快推进220个老旧小区综合改造工作,建立健全政府统筹、条块协作、各部门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
  加强对市政道路维护与管理,市政道路平整,主次干道完好率及小巷道路完好率保持在98%以上。加快重点区域、重点商圈亮化景观升级改造,提升夜景观亮化品位和质量。
  激发“新活力”——持续深化体制机制改革
  坚持改革创新,不断提升区域创新发展能力。南关区将继续推进全面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健全、完善现有各项发展制度,以深化改革和创新机制促进发展,加快形成更具活力的发展环境,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
  全面推行“不见面”办事,进一步拓展“互联网+政务服务”,深入推进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与国家平台应接尽接,在更大范围实现“一网通办”。推动更多事项集成办理“一次办结”,加快政务数据共享,推进标准化建设进程,从教育、社保、医疗、养老、婚育和企业登记、经营许可办理等领域入手,加快推进政务服务“最多跑一次”。
  完善“负面清单”管理模式,优化“鼓励清单”服务模式,深化“权力清单”审改模式,创新政府管理和服务方式,健全各部门协同联动的留商稳商工作机制,提升服务企业的能力,全方位营造适宜企业长期发展的投资服务环境。鼓励和支持商业联合会、楼宇联盟等社会组织发展,发挥好桥梁纽带作用。
  建立南关区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平台,构建区内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和政务信息资源交换体系。建立南关区“智慧大数据中心”,分类构建互联互通信息资源库,推动政务数据、社会数据的汇聚融合治理。建立平台审批和运维制度,规范平台建设审批流程,严格控制新平台建设。积极解决租金、税费、社保、融资等个体工商户发展难题,放宽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登记经营场所限制,探索推进“一业一证”改革,进一步为民营经济发展赋能。
  抢抓“新机遇”——加快对外开放步伐
  扩大对外开放是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客观需求。南关区将深入实施对外开放战略,紧紧抓住新一轮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吉林建设“一带一路”向北开放重要窗口、设立中韩(长春)国际合作示范区和空港自贸区的战略机遇,积极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扩大开放领域,放宽准入限制,完善投资布局,积极有效引进境外资金和先进技术,推进同有关国家和地区多领域互利共赢的务实合作,开创对外开放新局面。
  着力引进质量好、体量大、对南关区经济发展拉动力强的金融机构、总部企业、文化旅游企业、科技信息类企业、房地产类企业和与之相配套的中介服务机构,力争在较短时间内形成产业集聚效应,延伸产业链条,拓展服务领域,逐步提升资金使用效率及引进项目的质量。
  加强对口交流合作,深化与天津河西区、杭州拱墅区对口合作,对接长江经济带发展,加强谋划、主动对接、强化合作举措,营造良好合作氛围。积极融入国际大循环,助力金融机构和实体企业“走出去”。紧抓建设中韩(长春)国际合作示范区的有利机遇,深化对外合作与交流,加快发展金融、软件和服务外包等生产性服务业,加快现代服务业“走出去”步伐,鼓励全区金融机构积极开展跨境结算业务。

编 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