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一网搜 登录| 注册
政务服务 中国政府网 省政府网 English 日本語 한국어 Русский 站群导航
关闭

行政区划

开发区

部门网站

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务 >  开发区动态

【经开区】向更高发展水平迈进的深刻变革
——长春经开区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纪实之协调篇

时间:2020-10-16 08:21 来源:
【字体: 打印

  2016年—2020年,长春经开区不减经济增势,在为小康社会打下坚实基础的同时,站在了一个关键路口。
  从发展方位看,这是一个战略关键期。这5年,是吉林全面振兴的关键阶段,是实现全面小康的关键5年。走好这5年,对于经开区的可持续发展举足轻重。
  从发展阶段看,这是一个转型碰撞期。发展中的经开区面临全新的挑战:产业结构调整进入中后期,城镇化进入加速期,经济社会转型进入攻坚期,脱贫攻坚进入关键期,原有的人口红利、土地红利、开放红利进入低迷期。
  从发展环境看,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与国内处于近代以来最好的发展时期,两者同步交织、相互激荡,是挑战,也是机遇。
  站在这样的十字路口,意味着历史使命的更替。
  协调发展 均衡致远
  “十三五”期间,是向更高质量发展迈进的艰难跃升阶段,是迎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第一个百年目标”的最后冲刺,也是奋进在民族复兴之路上最关键一程。
  建立在对“十二五”发展经验的全面总结上,建立在对经开区具体情况的准确分析上,长春经开区决策者对如何发展进行深入思考做出了深刻的回答:
  ——发展必须是遵循经济规律的科学发展,必须是遵循自然规律的可持续发展,必须是遵循社会规律的包容发展。
  ——遵循经济规律的科学发展,是注重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的发展,是“质量更高、效益更好、结构更优、优势充分释放”的发展;遵循自然规律的可持续发展,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发展;遵循社会规律的包容发展,是以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奋斗目标的发展,是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的发展。
  ——发展不仅要讲速度讲效益,更需要在局部与整体、当前和长远之间、产业之间、城乡之间找到最佳平衡点。
  ——发展的根本目的,就是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社会的全面发展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必须回答好“发展为了什么、实现什么样的发展”的问题。
  协调发展无疑是破解这些命题的关键一招。协调发展不仅是局部问题,更是全局问题;不仅是一个紧迫的经济问题,更是一个重大的政治问题。
  协调发展是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落实新发展理念的一个基本要求,就是要统筹协调发展。经开区领导班子深刻认识到,只有解决产业间发展不平衡问题,有效遏制城乡间基本公共服务、人均收入和生活水平差距扩大的趋势,才能实现经济社会各构成要素的良性互动,各个发展的环节相协调;只有形成各具特色、优势互补的经济,才能整体提高生产力社会化水平和经济效益,整体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和竞争力。
  把促进协调发展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这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一次历史性跨越。一个自觉的行动——协调发展,在长春经开区逐步展开。
  区域协调 连点成线
  发展均衡与否、协调与否,成为衡量能否可持续发展的一把尺子、一道杠杠。
  促进协调发展,就能补短板、强整体、破制约,增强发展的平衡性、包容性、可持续性,促进产业间协同配合、均衡一体发展,
  曾经汽车零部件、农产品加工等传统产业等是经开区的优势,为了让“一枝独秀”变成“满园春色”,他们依托自身产业基础及兴隆综保区的政策和功能优势,围绕国家和省、市产业政策导向,倾力推动协调发展,全力谋划战略性新兴产业,并以此带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强化政策引导。经开区推出《长春经济技术开发区加快转型升级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鼓励重大工业项目落位和企业转型升级,对总投资1亿元以上的购地类项目,按固定资产投资总额或总投资额最高不超过6%的奖励标准给予奖励。其中世界500强投资的项目,相应支持标准上浮50%—100%。工业企业年产值首次突破1亿元、5亿元、10亿元、50亿元、100亿元,分别给予企业核心管理团队5万元、10万元、20万元、50万元、100万元奖励。
  增强服务意识。经开区鼓励发展现代服务业,重点发展现代服务业、生产性服务业、数据信息、现代商贸、高端物流等符合经开区服务业产业规划的企业总部。对通过认定的新入驻及已落位总部企业给予最高不超过2000万元的专项资金支持;对符合总部经济载体要求的商务楼宇运营主体,根据区级综合贡献给予最高1000万元的专项资金支持;对世界500强服务业企业总部、金融企业总部等,实行“一事一议”重点扶持。
  “有中生新”,寻找新发展;“无中生有”,拓展新空间。仅今年以来,经开区围绕跨境电商、新材料、新能源、高端装备等八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做文章,“绿色、高端、新兴”的特质日益凸显,新兴产业正显露出强劲的引擎带动效应。
  ——兴隆综保区万丰智能装备制造产业园项目,一期建设现代化工业厂房、工业机器人研究院、商学院等三大功能区。据了解,万丰集团被誉为机器人焊接自动化工业集成系统的全球领跑者、特种连接和电阻点焊领域的国际公认专家。万丰智能装备制造产业园项目将通过引进国际先进设备、成熟型专业人才建立智能生产线,实现先进技术落地与产业升级,达产后可年产222套自动化生产线装备。
  ——新兴产业园区安能电商产业园项目,规划总占地面积94085平方米,总建筑面积56345.56平方米。其中,厂房面积50494平方米,综合楼面积4628.33平方米,门房面积74.8平方米,设备房面积254.8平方米,主要建设物流枢纽集散中心、冷链仓储配送中心及辅助生产设施,项目建成后可以形成覆盖东北三省乃至东北亚地区的冷链物流中心。
  一个项目,就是一个新的增长点;一批项目,就是一个新的增长极。各类产业项目在经开区加速成长,齐聚布局、互帮互补。
  ——传统支柱产业得到巩固。传统支柱产业汽车整车及零部件、农产品深加工、现代服务业进一步确立优势地位。经开区在长春市仅次于一汽集团的工业大户地位进一步巩固,在省市工业板块中发挥着突出的增长带动与稳定器作用。
  ——战略性新兴产业蓬勃发展。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着力点,经开区在全市新兴产业“大蛋糕”中的比重也在加大。“十三五”期间,为积极应对汽车及零部件一业独大带来的产业风险,积极而为,依据现有产业基础,为未来进行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从企业数量和产值贡献方面来看,“十三五”期间,战略性新兴企业平均增速为3.2%,总产值五年增长65.4亿元。
  ——传统支柱产业的辐射带动作用日益增强。传统支柱产业带动并助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智能制造、光电信息、生物及医药、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齐头并进,为经开区“十四五”期间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紧紧围绕“一带一路”倡议和长吉图战略,发挥功能平台作用,拓展我省对外开放和国际合作新领域。同时,借助这一重要资源做大外向型产业,充分利用国际和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助力产业发展。
  ——强化顶层设计,明确主业方向。在质量上“招大商、招准商、招外商”,尤其是把引进世界500强、国内500强项目作为主要目标。顺丰、浙江万丰、吴太医药等多家国内重量级企业纷纷在经开区布局,新动能在这里不断孕育。
  协调是做事成功的一大规律、一把“金钥匙”。“十三五”期间,经开区以协调发展理念引领经济发展,把协调发展贯穿于发展各方面、全过程,让协调出动力、出生产力、出合力。
  产业规模大幅提升。“十三五”初期,经开区服务业增加值170.3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32%,至2019年末,服务业增加值跃升至426.3亿元,产业规模在“十三五”前4年中提高了2.5倍。现代物流、总部经济、会展经济、楼宇经济等均取得了较快发展,特别是依托综保区平台发展的国际物流、跨境电商等业态正逐步成型。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对巩固经开区作为长春市主要经济增长极的发展优势做出了重要支撑。
  产业结构实现历史性转变。“十三五”初期,经开区二、三产业比重为68:32,呈现典型的工业化经济运行特征。“十三五”期间,经开区第三产业倍速发展、弯道超车,至2019年末,二、三产业比重已达到40:60,标志着该区开始进入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的后工业化时代。
  产业引领作用显著增强。“十三五”期间,第三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速25.8%,领先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速18.7个百分点、领先第二产业年均增速32.3个百分点,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引领带动作用显著增强。
  产业发展质量效益稳步提高。“十三五”初期,经开区第三产业一般预算全口径税收占全区同期税收总额的42%。“十三五”期间,第三产业全口径税收贡献以年均4.14%的增速稳步增长,截至2019年末,第三产业税收已占全区税收总额的51%,占比提高了9个百分点,产业效益稳步提高。
  目前,经开区累计批准设立企业7000多户,其中外资企业700多户。有29个国家和地区的84家跨国公司来此投资兴业,世界500强投资兴办的企业46户,占长春市的一半以上。
  统筹协调 加大投入
  从总体来看,协调发展涉及方方面面,是一个庞大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协调一些基本关系,化解一些基本矛盾。
  其实,协调的范围是整体,协调的方式是发挥整体效能,协调的目的是增强发展的整体性。比如,要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两轮驱动、双翼共振,促进“硬实力”和“软实力”一起增强。
  经济的发展需要有相应的“软环境”相协调。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包括公共医疗卫生、义务教育、公益文化等基础性社会公共服务。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协调发展,是实现公平与效率相统一的重要标志,是解开公平与效率这把矛盾之锁的钥匙。
  ——2019年,长春经开区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迁至金川街,建立了标准化的体检门诊、检验科和药具库等业务科室。特别是检验科各实验室进行了细致规划,布局严谨,流程合理,达到了二级实验室标准,配备了生化、免疫、污物处理室、常规检测室等。经开区财政提供资金保障,先后投入210余万元,购置和更新了四维彩色多普勒超声波诊断仪、全自动生化分析仪、X光胸透机、生物安全柜、医用冷藏冷冻箱、消毒机等,进一步完善医疗设施设备。妇幼业务用房面积从过去的600平方米扩大到如今的1200平方米,夯实筑牢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还招聘了专业技术人员,保障了全区妇幼健康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的提升。
  ——经开区残疾人就业服务所办公楼改造工程实施,服务水平显著提升。经开区残疾人就业服务所办公楼始建于2008年,总建筑面积2880平方米。经过这次改造后,围绕一个“基地”、两个“中心”的建设布局,打造成一个集功能化、服务化于一体的残疾人康复、培训、就业、文化体育服务场所。
  ——积极实施南北区基础设施改造工程。全区主要街路、重要区域和节点都发生明显变化,洋浦大街和净月大街交会处的打通,成为城市东部最重要的交通节点,以世纪广场为代表的景观广场、以中东大市场为代表的商圈节点、以中山公园、世纪公园为代表的生态公园已成为市政绿化的样板和标杆;沈阳大路正式通车,彻底解决了新兴产业园区同综保区道路不畅的难题;绿化和市政PPP项目齐头并进,完成中山公园、沿河公园、珠海路公园、北海公园、世纪公园5个公园建设,累计增加绿量近124万平方米,改善了周边环境,提高了周边居住品质;全区累计改造老旧小区20个,改造面积262万平方米,惠及居民近3万户,解决了多年来失地农民回迁问题;暖房子工程共投入4700万元,完成改造面积25.34万平方米,惠及38栋1609户居民。
  ——针对教育存在的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经开区管委会按照“补短板、提品质、创优势、促均衡”的工作思路,加大教育投入,增加义务教育网点,改善教育环境,投入约13亿元,高起点、高站位,超前规划新建、改扩建6所学校,6个项目总占地面积19.2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3.6万平方米,全部投入使用后新增1万余个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优质学位。辖区内小学校加入全国体育联盟,成为省内唯一的改革试验区。经开区重点实施“强师计划”,引进高素质教师人才,率先实行“区管校聘”,实现聘用教师与在编教师“同工同酬”,吸引大量优秀人才从教。从2012年至今,累计招聘优秀青年教师500余人,优化了教师队伍结构,激发了教师队伍的内生动力。设立教师专业发展基金,激励广大教育工作者扎根经开、真抓实干、锐意创新,鼓励优秀教师专业发展;在全区范围内营造“尊师敬教”的良好氛围,教师职业归属感、幸福感和成就感与日俱增,经开区正在以充满活力的体制机制实现“引才、育才、用才、留才”。同时,对现有学校全部进行维修改造,提档升级办学环境,为经开教育向优质均衡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城乡要素 合理配置
  协调发展,对于城乡结合的区域来说,就是要推进区域一体化进程,形成城乡相互促进、优势互补的新格局,这是顺应时代潮流和发展趋势的历史进程。
  长春经开区努力构建特色鲜明、布局合理、相得益彰的城镇体系,增强城乡基础设施保障能力,城乡一体化呈现欣欣向荣的发展局面。
  在经开区,一个充满风情的村子里,温馨干净的农家院落、统一规划的徽派立面围墙,宁静而美丽;充满时尚气息的休闲广场,老人们在一起舒心地唠着家常;宽敞干净的通村水泥路,是通向脱贫致富的幸福大道,承载着村民满满的希望……这一幅幅优美画面,不仅带来了山清水秀、路畅灯明、村容整洁,更提升了经开区乡村的“颜值”和“气质”。
  2019年6月27日,一场农村人居环境集中整治动员大会在长春市召开。会议对农村人居环境集中整治3年行动进行了全面部署,确定了“净起来、绿起来、美起来”的三年整治目标。长春经开区党工委、管委会积极响应省、市号召,高度重视全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科学规划,整合资源,因地施策,全面打响乡村振兴战略第一场硬仗,彻底改善了村民们的生活环境,提升了居民幸福感。
  “十三五”期间,长春经开区为辖区6个行政村22个自然屯新建道路21.9万平方米、排水沟2.2万延长米、文化活动场所15处、垃圾中转站3座、公共厕所37座、农户改厕1978户,接通自来水12.7万延长米、围墙6281延长米、维修及粉刷围墙4万平方米、村屯道路绿化3万平方米、河道绿化8.4万平方米,公共基础设施得到全面提升,村民文化活动不断丰富,村屯垃圾收运处置体系不断健全,村屯保洁实现常态化,厕所革命不断深入,生活污水治理能力不断提高,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这是一个蓬勃发展的时期。长春经开区不断夯实乡村基础设施、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城乡一体化呈现崭新局面。他们建立了党政“一把手”亲自抓、三级书记一起抓、职责部门联动抓的治理格局,以净化、硬化、绿化、亮化、美化为举措,强力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总投资2.4亿元,整治3年内无拆迁计划的6个村庄,新建道路25.5万平方米,河道改造3.89万平方米,新建排水沟8.3万米,接通自来水15.95万米,新建路灯409盏,新建太阳能监控304座,新建公厕39座。各村绿化率超过30%以上,建设文化艺术广场2处。此次改造将惠及3800余户,合计1.1万余人。
  这是一个创造幸福的时期。经开区已实现现行标准下农村人口“两不愁三保障”生活水平高于脱贫标准,消除绝对贫困现象。低保制度基本覆盖城乡困难群众,提标扩面力度逐年加大,实现应保尽保,应退尽退,救助水平稳步提高。全面统筹全面落实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制度,严格执行特困人员救助供养标准,将符合条件的特困人员全部纳入救助供养范围。残疾人保障制度进一步落实,残疾人基本公共服务能力显著增强,残疾人事业发展环境全面优化,残疾人生活状况明显改善。

编 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