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一网搜 登录| 注册
政务服务 中国政府网 省政府网 English 日本語 한국어 Русский 站群导航
关闭

行政区划

开发区

部门网站

当前位置:  首页 >  走进长春 >  民生改善

“社区慈善基金”汇聚身边微力量 解决百姓“小急难”

时间:2022-08-29 14:22 来源:
【字体: 打印

  前不久,二道区东站街道十委社区和绿园区铁西街道青浦社区的10名失能、半失能老人享受到了上门助浴服务,这背后,是“十委社区慈善基金”和“青浦社区慈善基金”项目的功劳。什么是“社区慈善基金”?资金从哪里来?为困境居民带来了哪些帮助?如何让“社区慈善基金”的“蓄水池”的涓涓暖流长久地温暖居民?

  从0到36, 微力量成就“大公益”

  “社区慈善基金”是指以发展慈善事业为目的,以参与社区治理、支持社区服务、推动社区健康发展为主要领域的专项慈善基金。长春市慈善总会秘书长张洪珠介绍,2021年4月发布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意见》中提出,“发展公益慈善事业,完善社会力量参与基层治理激励政策,创新社区与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社区志愿者、社会慈善资源的联动机制”。我市的“社区慈善基金”正是在这一背景下成立的,由各社区分别发起,长春市慈善总会统一管理,用于特定区域民生公益事业,属于非营利性专项核算基金。

  一位社工介绍,在做社工的这些年,会发现部分边缘困境群体或有迫切救助需求的人群其实很需要更灵活、更快捷的慈善帮扶,这些人包括困境长者、残障人士、困难家庭及困境青少年,他们因为身体状况、家庭变故等原因而陷入困境,在政府的救助帮扶下,他们能够得到最基本的生活保障,但仍然会面临生活照顾、社区参与、就业就学就医等困难的现实问题。“社区慈善基金”的设立可以整合基层慈善资源、建立社区募捐机制、动员多方力量参与、提供精准慈善服务,促进社会问题在社区层面以慈善、自治、互助等方式解决。

  据了解,从2021年5月启动至今,我市共有36个社区设立了“社区慈善基金”,在长春市慈善总会统一管理下,累计募集资金70余万元,开展惠民项目37个,惠及群众6000人次。

  钱从哪里来? 多元捐赠汇暖流

  “设立‘社区慈善基金’,不仅能够帮助社区的困境群体,还能吸引更多爱心企业家、爱心人士回归社区,提高社区慈善活跃度。”张洪珠介绍,“社区慈善基金”作为慈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社区精准定位慈善资源,募集专项资金,锚定居民需求,开展捐赠活动,实施普惠项目,公示基金账目,促进慈善在社区的落地,让慈善资源从聚集到慈善目的实现距离最短,在推动多方治理体系建立、构建良好社区秩序及充分满足社区居民服务需求等方面都具有显著促进作用。

  我市的“社区慈善基金”采取的是社会捐助的方式。据了解,我市各社区都采取了多元捐赠的方式,动员辖区企业、单位、爱心商户、共建单位、党员、群众捐资捐物,奉献爱心。

  在绿园区铁西街道青浦社区,提起“社区慈善基金”,辖区居民一片称赞声。今年75岁的周先生就享受到“社区慈善基金”为他带来的福利,“我老伴儿不能下楼,理发师就上门来理发。”周先生说,这样的福利对他们这些老人来说太实惠了。据介绍,自去年年底“青浦社区慈善基金”成立以来,收到居民、辖区企业、爱心人士捐款共计3.6万余元。青浦社区协同治理中心负责人王忠臣表示,中心属于非营利机构,主要工作是承接社区的服务项目,再对接相应的服务机构,通过“社工+购买+公益”的方式,为辖区失能、困难家庭服务,其中包括为失能人员上门理发、发放纸尿裤,对困难家庭进行生活帮助,为心智障碍患者购买定位手环,聘请师傅帮助60岁以上居民磨刀等。

  辖区企业吉林省金安物业公司董事长贾金国和员工一起,为“社区慈善基金”捐款1500元,贾先生表示,“社区慈善基金”成立,让他们的爱心得以汇聚,“有了这个平台,我们的爱心捐款可以用在身边困难居民身上,这是我们愿意看到的。”

  “没有‘社区慈善基金’的时候,爱心人士和企业大都以捐物资的方式帮助困境群体,一些企业也会以免费的方式为居民服务。”青浦社区党委书记石慧玲说,这样的方式很难满足居民的多种需求,有了“社区慈善基金”,可以根据居民需求购买服务,这样服务居民的次数也大大增加,以前一年服务次数也就300人次左右,现在超过了1000人次。

  项目怎么设? 解决身边“小急难”

  “社区慈善基金”的意义在于为社区提供慈善服务平台,社区可以通过整合辖区公益资源,设立惠民项目,将基金用于本社区民生保障服务及突发事件的处置上,用于诸如养老、卫生健康、抚幼服务、妇女保健、心理健康等服务项目上,帮助社区以慈善、自治、互助的方式破解社区治理过程中遇到的“小急难”问题,推动社区基层治理向纵深发展。我市各个社区根据自己的情况推出了各具特色、符合实际的服务项目。

  助老“定制”服务送上门

  “小刘你来啦!上次你做的菜可好吃了。”近日,在南关区明珠街道明珠社区80岁的田老太家,社工刘青拎着老人爱吃的蔬菜上门,她要为老人做喜欢吃的烧茄子。每周刘青都会在固定时间到老人家里来,为老人做饭、收拾屋子。

  田老太的老伴去世早,儿女长期在外地工作,不能在身边照顾老人的起居,田老太耳背、记性差,多种老年病缠身,社区在多次探望后决定为她启动“社区慈善基金”,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为田老太制订了服务方案,定期为老人打扫卫生,为老人排解孤独情绪,每逢佳节社工也会尽自己所能为田老太做上一顿丰富可口的家常菜,让老人感受到关爱。

  据介绍,目前明珠社区利用“社区慈善基金”,选取了20位家庭困难、80岁以上的空巢、孤寡老人作为服务对象,联合南关区明珠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利用专业志愿者服务模式,定期入户为老人提供代买、代缴费、疏导情绪、打扫室内卫生的服务。

  上门助浴真方便

  2021年年底,在长春市慈善总会指导下,二道区东站街道十委社区设立“社区慈善基金”,成立基金管理委员会,到目前,“社区慈善基金”账户募集资金近9万元。

  随着社会老龄化日益加剧,由于年老体弱、行动不便等原因,洗澡成为每个困难家庭失能老人的共同痛点,为缓解这些家庭的压力,社区使用“社区慈善基金”为失能、半失能老人提供上门助浴服务,张师傅所在的上门助浴小团队,承接了社区助浴项目。67岁的姜先生两年前因为脑梗失去了行动能力,从此再没出过家门,炎热的天气里,他急需一次痛快的沐浴。助浴师一边熟练地摆放水管和充气浴槽等,一边热情地和老人寒暄。姜先生讲话艰难,也能尽力说出几个字,跟助浴师互动交流。老人的女儿说,自从有了“社区慈善基金”,父亲每隔一段时间就能享受到上门助浴服务,这可解决了一家人的难题。

  敬老午餐暖人心

  “冬瓜炖土豆、尖椒干豆腐、红烧豆腐,这两份是王阿姨的,这两份给吴爷爷送去……”8月12日,宽城区南广街道东二条社区工作人员一边快速清点取回的盒饭,一边在取餐登记簿上做好标注。去年7月起,社区开始为空巢、高龄、残疾居民提供免费午餐,“我们现在为50名居民提供服务,累计送出上万份午餐。”社区工作人员说,2022年年初,东二条社区在长春市慈善总会的帮助下成立“东二条社区慈善基金”,敬老午餐纳入了“社区慈善基金”服务项目。

  除此之外,免费理发公益项目、困境老人家政服务项目也依托“社区慈善基金”开展,由第三方家政服务公司为居民提供理发和家政清洁服务,受益居民为老年人及弱势群体,共计143人。

  专家谈未来:还需“细水长流”

  “依托‘社区慈善基金’可以更好地融入‘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市社会工作者协会会长唐天正表示,“社区慈善基金”的成立,实则带动了“大慈善”,“社区慈善基金”作为社区慈善公益服务的新产物,不仅为社区搭建了慈善平台,动员了各方参与,建立了募捐机制,丰富了社区慈善内容,也提高了慈善服务精准化精细化水平。

  “社区慈善基金”就像一个“蓄水池”,打开“水龙头”,惠及的是本辖区的居民,虽然这个“蓄水池”不大,但每一次开启都能看得到成效。“‘社区慈善基金’成立之后需要持续运作,虽然单次服务活动能吸引群众参与,增强群众对于捐款的体验感,但要持久,还需‘细水长流’。”唐天正说,要充分发挥平台作用,积极与社工团体配合,通过慈善文化营造、慈善行动外延,打造有深度的慈善示范社区。

  “‘社区慈善基金’是项目推动的有效载体、社区慈善队伍是项目开展的强有力抓手,要充分发挥两者作用,夯实慈善建设基础。”唐天正介绍,从外地“社区慈善基金”的发展来看,长春的“社区慈善基金”项目落地快,发展也不错,还应加大服务项目的规划,以慈善为桥梁,开展慈善行动,形成慈善品牌项目,营造由社区辐射到周边的全民参与的慈善文化。

编 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