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行政区划

开发区

部门网站

公用服务

推荐网站

当前位置:  首页 >  走进长春 >  城市能级

我市第十次获评“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

时间:2017-12-08 14:25 来源:
【字体: 打印

  7日,“2017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调查推选结果在京揭晓,我市连续第十次获得“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殊荣,同时,荣获“2017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人民获得感案例奖”。两大奖项的获得,进一步提升了我市城市形象和综合竞争力。
  “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调查推选活动由新华社《瞭望东方周刊》、瞭望智库共同主办,迄今已连续举办11年,累计9.86亿人次参与公众调查和抽样调查,是目前中国极具影响力和公信力的城市调查推选活动。本年度调查推选活动以“砥砺奋进·城市中国”为主题,自6月份启动以来,累计1395万人次参与公众调查、抽样调查和大数据采集。
  经活动组委会评审,成都、杭州、宁波、南京、西安、长春、长沙、台州、铜川、徐州十座城市被推选为“2017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
  “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捷径可走,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持之以恒的强力推动是做好民生工作的关键。”在2017中国城市幸福论坛上,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王路以《以人民为中心 打造幸福长春升级版》为题作主旨发言。从2007年起,市委、市政府每年都会出台一部建设幸福长春行动计划,15个县(市)区、开发区出台各自的行动计划。截至目前,仅市本级就做了961件民生实事,百姓收获稳稳的幸福。
  我市始终把办好群众最关心的事情作为主线,把增收富民作为持续改善民生的首要追求。从2016年起,我市连续两年出台了旨在增加城乡居民收入的“暖流计划”,专项投入35亿元,约1500万人次从中受益,其中大部分是中低收入群体。特别是2017年,市本级承办的100件民生实事,投资规模达到447亿元,投资强度和投入力度空前。
  围绕生存性民生,我市建立了独具特色的大救助体系,针对低收入家庭、特殊群体和受灾人员,实施教育、医疗、住房、就业、养老、司法和临时救助、结对帮扶的“3+8”救助援助模式,基本织牢织密民生保障网,坚决防止冲击社会道德和心理底线的民生事件发生。
  在城市建设方面,去年以来,我市全面实施了“城市双修工程”,实施了旧城改造提升和伊通河综合治理工程,对城市三环以内的老旧小区、街路环境、地下管网、停车泊位等进行全方位改造,对全市水系进行了污染防治、生态修复、景观打造、公共空间建设等全方位治理,使人居环境得到显著改善。此外,为方便企业和群众办事,从2016年下半年开始,我市全面实施“一门式、一张网”政务服务综合改革,1900余项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事项实现网上办理、快捷办理,得到企业和群众的广泛拥护。
  王路在论坛上表示,提高市民的幸福指数需要从多方面入手,此次获评“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对于长春而言,既是对以往民生工作的肯定,更是向着新高度迈进的新起点。下一步,我市将进一步推动经济取得高质量发展,夯实民生工作经济基础,从百姓最关心的问题入手,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提高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各方面工作水平;进一步做好城市“双修”,完善城市功能,使城市更加宜居;打好脱贫攻坚战,使每个百姓都能获得幸福感。让长春真正成为“本地人自豪、外地人向往”的城市。
  新华社《瞭望东方周刊》副总编辑王啟广表示,长春春天的蓝图画得好,惠民的小事做得实。每年100件民生实事,一件件解决,百姓的幸福感从件件小事汇聚为幸福的洪流。“长春多年被评为最具幸福感城市实至名归。”王啟广说,从近年来的调查数据看,百姓过去关注住房、收入,而今更关注教育、医疗、城市发展预期和城市包容度。党的十九大对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作出了重大判断,在这次推选过程中得到了客观体现。
  进入新时代,长春正在加快建设东北亚区域性中心城市,城市承载能力、城市精神面貌、城市品位全面提升,给组委会留下深刻印象。相信通过市委、市政府的不懈努力,长春必将在新一轮东北振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征程中,让市民拥有更多幸福感和获得感。
 

编 辑: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