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行政区划

开发区

部门网站

公用服务

推荐网站

当前位置:  首页 >  走进长春 >  人文

民俗专家话老长春旧俗——正月填仓节

时间:2018-03-12 09:41 来源:
【字体: 打印

  正月里节日多,像春节、元宵节都是人们熟知的年节,鲜为人知的是,正月二十五还有一个填仓节。顾名思义,这个节日带有强烈的农耕色彩,是祈求和预卜五谷丰登的节日。相传正月二十三为“小填仓”,新仓日,正月二十五为“大填仓”、填老仓或母仓日。填仓节祭拜的是仓神。它的主要习俗是祭仓、填仓、仓卜。
  一是祭仓。自每年正月二十三起,各粮行开始演戏酬神,大排筵席,届晚燃放焰花鞭炮。各米粮店、切面铺、馒头铺等座商,届时也要祭仓神。据《史记•天官书》说,主管粮仓的星神为“天仓星”,即28宿中的胃土雉。由于店主的籍贯不一,风俗也就不同,同样行业就祭不同的“仓神”,如有的祭韩信,有的祭萧何,还有的祭刘宴。辽西义县,乡民习用五谷面和水蒸团,敬祀粮仓、箱柜、井、臼诸神。
  二是填仓。填仓的概念就是从腊月到正月,日日灯红酒绿,仓廪已虚,需要抓紧填充。据清《帝京岁时纪胜》载:“当此新正节过,仓廪(旧时藏谷为仓,藏米为廪)为虚,应复置而实之,故其日曰“填仓”,这便是填仓的本意。
  填仓有三种形式,一是各粮行于填仓日开始籴米,充实仓库,这是实际意义的填仓。籴粮用的发票,皆为粉红纸,于鞭炮声中,红帖纷递,互相祝贺,同人相见,皆互捐致祝“陆陈广众”、“籴粜万粮”、“财谷丰盛”等吉利语。较之新年“恭禧发财”、“一顺百顺”等尤显火炽。二是民人以肚为仓,将填仓引申为吃“犒劳”。人家于是日在饭菜上有所改善。如吃“春盘”(春饼)、炸春卷,炸盒子之类。若有客人到来,必予苦留,令尽饱而去,也叫做填仓。谚云“填仓;填仓,小米干饭杂面汤”。这种说法和吃法,也是有其寓意的。小米出自谷,古人称之为“嘉禾”。三国时期即用谷来祭祀祖先,杂面实为绿豆面、绿豆,古人称之为“荏菽”,种豆类作物容易在当年获得较好的收成,农家种豆有储粮备荒的用意。
  三是仓卜。是日用黑面麸蒸十二个馒头,依十二月排列,每个馒头上用手指按个圆圆的坑,蒸熟后,视馒头上所存水的丰盈来卜一年天仓旱涝;再是从院中草木灰中筛五谷,发现何种谷物,均视为天赐,当年就种植这些谷物,认为必获丰收。东北满族人家是日将粘高粱米饭盛盆内,用秫秸制成马或锄形插饭于盆内,置于仓房内或仓房外,寓意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此后三日,陆续填饭于盆,象征粮食增产。
  长春地区,正月二十三填仓,二十五做囤。二十二午后,家家都用秫秸茎皮编制犁、耲、叉、钩、镰、锨等农具,于二十三日出之前放于仓囤粮袋,焚香供祭,叩拜。傍晚,凡置供处,皆送灯。又于二十四蒸黏糕,俗称黏豆包,以为供品。于二十五五更天,置黏糕于仓房粮囤,再拜。取灶中灰,在房前屋后,撒大灰囤。其时于院正中设特大灰囤一个,称母囤,用秫秸两根,于囤心摆以十字,绑红布条,撒五谷等量,称为仓囤架梁。所撒其灰囤称子囤,亦撒五谷少许于囤中。日出后,放鸡鸭出,观母囤中谷物,先被啄者兆丰收。九台永吉等地填仓时,家家都以高粱米面,做各种农具形面点放仓廪中,并供米饭为祭。若新婚媳妇客居娘家,必于填仓节前返还,行填仓礼。娘家蒸馒头若干送“亲家”称填仓,亦呼蒸斗,夫家设酒宴款待。填仓节反映了农业国家“贵五谷而贱金玉”的农业文化意识。

编 辑: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