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行政区划

开发区

部门网站

公用服务

推荐网站

当前位置:  首页 >  走进长春 >  历史

“新京建国忠灵庙”——见证侵略者的累累罪行

时间:2018-12-24 09:36 来源:
【字体: 打印

  位于长飞小区内的伪满“新京建国忠灵庙”旧址大门,门前有广场。

  今天的拜殿已经十分破败。

  配殿。
  在南湖公园东南,长飞小区院里,有一处历史建筑,平日大门紧锁,门前广场是小区居民休闲娱乐的场所。与门外的喧嚣相比,大门内的历史遗迹显得非常萧条,但保存尚属完好。这处建筑就是在伪满时期赫赫有名的“新京建国忠灵庙”。这里曾是伪满政府供奉“为国捐躯”的日满军官灵牌的场所。
  伪满“新京建国忠灵庙”是日本人在中国东北各地建造的“忠灵塔”中规模最大的一处。其建造过程历时4年多,动用14万人次的“勤劳奉仕队”,可谓规模宏大。让中国人蒙羞和警醒的九一八国耻日,在这里却是无限荣耀的纪念日,伪满不仅选择在这个日子开庙祭祀,且历年大祭也都选在这个日子。
  由“护国忠灵庙”到“建国忠灵庙”
  “新京建国忠灵庙”是伪满政府停放和供奉“为国捐躯”、“尽忠殉职”的关东军官兵和伪满军官灵牌的场所,实质上是以大庙为课堂,通过为“英灵”定期招魂的行动,借以向伪满文武官吏灌输、培养“尽忠报国”思想,达到巩固伪满政权的目的。
  在伪满新京(今长春)建造这样一处所在的动议,是1935年由伪满国务院提出的,之后,伪满军政部组建了筹备委员会,对建筑的规模、样式、设计、名称等进行商讨,最后确定的建造方案将地址定在了当时的黄龙公园(今南湖公园)的东南,最初定名为“护国忠灵庙”。东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曲晓范教授在他的文章中对其建筑风格进行了描述:实际采用的是日本濑户的深蓝色炼瓦,为保证本殿、拜殿、配殿神门的色彩亮度,所刷颜料还采用了德国制的氧化钴。除屋檐和房盖使用深蓝色外,围墙、外墙原设计尽力保持石造的原貌,后在局长笠原的建议下,制作了多幅彩图,将喷好的色块贴上,成为多彩的墙体。内部天花板的颜色也采用贴色彩图的方式。原定墙壁均贴金箔,但由于当时伪满当局缺少黄金,需贴金箔的地方改用黄漆代替。今天,在大庙院内外,还可以找到散落的蓝色瓦片,进入其中可看到,拜殿、配殿上方的彩图历经岁月,已斑驳不堪,但从高大的门柱、原石的风貌还可看出昔日的庄重和宏大。
  据记载,“护国忠灵庙”在1936年开工后不久,伪满国务院总务厅便下令,将“护国忠灵庙”改为“建国忠灵庙”。其建筑方位,正面取向为面朝西北、背靠东南,纵向中轴线与日本首都东京同在一条直线上,遥遥相望。其含义十分明显,意为死者是为日本帝国的利益和天皇的“圣业”,而“捐躯”于遥远的中国东北地区的,“为皇国献身,与皇室同在”。无论是“护国忠灵庙”,还是“建国忠灵庙”,都不难看出其在伪满思想统治中的重要地位。据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航空大学退休教授李其颖介绍,当时伪满最高学府建国大学的校歌中就有“建国忠灵庙,是我们的归宿”这样的歌词,而“建国忠灵庙”与建国大学毗邻,它正是伪满当局向青少年学生进行殖民教育的工具。李其颖介绍,庙中祭祀的既有死于非命的所谓“日系”和“满系”伪军军官,更有大量战死的侵华急先锋关东军官兵。他们有一个共同的死因,都是为伪满洲国的建立和存在而死去的,实际上是为日本军国主义者的侵略利益,而在我国东北地区丢掉性命的炮灰。
  历时4年多14万人“勤劳奉仕”献工建造
  今天的伪满“新京建国忠灵庙”保留下来的是由拜殿、配殿、庙门、角楼构成的完整院落。事实上,初建时庙区面积要大得多。伪满“新京建国忠灵庙”的主庙区是一座宏大的建筑群,由拜殿、东西配殿、庙门以及4个角楼为主体,通过环庙长廊连接起来,围成一个正方形的大院。其外形酷似宏大的日本式庙宇,大庙的主体建筑是拜殿,设在大院纵向中轴线的内端正面,众多死者的骨灰盒放在拜殿背后的一座方形塔楼里。
  对其本来的样子,曲晓范教授在其文章中也进行了描述:本组建筑群包括本殿、拜殿、厅廊、角楼、庙务所、忠灵桥等十个部分构成,建筑物正面是广场,前门是四柱三开间的牌楼式建筑,进入前门是曲线参道,通过两次转折对接内庭空间,过昭忠桥是采用中国传统形式的内庭中门,将内庭分为内外两院,内院是整个建筑的核心,又分前后院,前院建筑包括神门、拜殿、左右配殿、四周回廊;后院以灵殿为主,总体布局严整,规模宏大。
  这样一处宏大的建筑是如何建起来的呢?它于1936年四五月间开工,工程分两期。一期工程主要是平整庙区土地,修筑道路。二期工程在1938年10月开工,主建筑基本都在这一时期建成。但当时,日本全面侵华战争已爆发,经济物资短缺,伪满地区的建筑材料价格和劳工薪水不断上涨,导致二期工程经费吃紧。为补充经费和劳工不足,伪满当局发动青少年组织“勤劳奉仕队”,在“建国忠灵庙”开展义务劳动。到工程完工,伪满当局组织了14万人次的“勤劳奉仕队”。至1940年8月22日,这一耗资巨大,投入人力众多的工程终于完工。
  借此向青少年灌输军国主义思想
  1940年8月22日,伪满国务院和祭祀府发布建立建国忠灵庙的公报称:1940年9月18日,把所谓的“殉国烈士的忠灵”“镇座”于庙中时,宣告最后建成。李其颖称,九一八是中国人的国耻日,一直到今天,每逢九一八,我们还会拉响警报。而对于日本人来说,选择此地建庙和把9月18日作为移灵入庙的建成日期,是日本关东军精心安排的。
  众所周知,1931年9月18日,是日本关东军在我国东北全境发动侵华战争的日子;翌日凌晨,关东军第3旅团在进攻长春南岭大营时,曾遭到中国驻军独立炮兵第19团和独立步兵671团的顽强抵抗,战斗中有43名关东军官兵被中国驻军击毙。李其颖介绍,关东军选定9月18日这个日子,把那些为建立伪满洲国而“捐躯”的“英灵”,供奉到战死地附近,自以为既合“天时”,又合“地利”。用当时日本统治者的话说,这个地方是“建立建国忠灵庙最适宜的圣地”。
  此外,1941年9月17日至19日是“新京建国忠灵庙”的第一届“秋大祭”,据记载,在出席人数最多的17日,溥仪和伪满官员数百人,日伪军2000多人,以及各界代表1万人参加致祭。此后,随着太平洋战争的爆发,日军在侵略战场上的节节失利,“建国忠灵庙”内的“亡灵柱”数目不断攀升,但伪满当局已经无力举办大规模祭祀。伪满当局通过在“建国忠灵庙”举行祭祀活动,强化日伪官员的“忠君爱国”思想。同时,为加强对青少年思想的控制,在伪满的青少年学生,每天都要鞠躬礼拜“建国庙忠灵”,日本人以此向青少年学生灌输军国主义思想。
  长春解放后,伪满“新京建国忠灵庙”的主体建筑及部分附属建筑划入中国人民解放军航空学员预科总队即今日的空军长春飞行学院营区,这也使得大庙免于在“文革”期间被破坏,因此,至今主体建筑保存尚属完好。据李其颖介绍,大庙附属建筑中的一部分曾作为幼儿园、招待所和家属宿舍使用过,现已拆除。另一些附属建筑则划归沈阳军区空军南湖干休所使用,其中一座较大的建筑,即原来的庙务所,曾经作为老干部活动室使用过,已于近几年拆除,在原地建成高层老干部居住楼。现存大庙主体建筑的外貌无大的变化,看上去仍不失为一座宏伟的历史建筑物,主建筑的红柱、白墙、蓝瓦和别致的造型,让人难忘长春被日本侵略者占领、蹂躏的那段历史往事。

编 辑: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