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行政区划

开发区

部门网站

公用服务

推荐网站

当前位置:  首页 >  走进长春 >  历史

榆树:吉林人最早生活的地方

时间:2018-12-10 08:41 来源:
【字体: 打印

  榆树市位于吉林省中北部,市域轮廓呈较规则的五边形。西南临松花江,北部和东北部隔拉林河与黑龙江省的双城、五常相邻,拉林河支流卡岔河由南向北从榆树市中部穿过。
  榆树市名源于当年建县时的驻地榆树镇,该地最早叫“大孤榆树屯”,后来演变为“孤榆树”“榆树”。
  早在远古时期就有人类在榆树市的土地上生息、劳作。根据考古调查材料和历史文献记载,榆树的历史可上溯到7万年至4万年前。
  1951年,考古工作者在榆树城区西南18公里处的大于乡周家油坊一带发现的旧石器时代晚期文化遗址,采集到古人类头骨碎片和胫骨,被考古界命名为“榆树人”。“榆树人”在4万年以前就在榆树辽阔的土地上活动,是吉林省内至今发现的最早的人类活动遗迹。到辽金时代,榆树地域内已建有许多集镇,属东京道宾州,为生女真属地。在元朝初年的民族征伐中,城垣毁坏殆尽,土地也随之荒芜。
  到了清朝初年,在今天榆树市城区东部已形成大孤榆树屯,隶属于吉林伯都讷厅。相传在当时的榆树镇南一公里处,有一棵参天古榆树,十几个人拉手都围不过来,周围百米之内再无其它树木生长,因此十分引人注目,被称为“大孤榆树”。当年从宁古塔(今黑龙江省宁安市)等地来到这里的汉族人,有些便在大榆树附近落脚开荒,定居下来。在给居民点命名时,便以这棵树为名,称为“大孤榆树屯”。随着前来垦荒的人口日益增多,这里渐成集镇,大孤榆树屯的名字便被后人广泛传开。
  1682年(清康熙二十一年),清政府积极筹划辽河、松花江、伊通河至黑龙江的水陆联运交通线,开始建立驿站。在吉林至伯都讷之间的10个驿站中,腾额尔哲库站、盟温站便在今榆树市境内。后来,一些流民冲破清廷的封禁来到这一带垦荒谋生。1727年(清雍正五年),清政府为了管理移民事务,在伯都讷城设长宁县,隶属于奉天府。今榆树市便在长宁县境内。10年后,长宁县被裁撤,所属民人事务转归永吉州管理。此后,这里又经过多次改制。1811年(清嘉庆十六年),清政府设伯都讷厅,下辖今天的榆树市。1814年(清嘉庆十九年),伯都讷改设理事同知,在大孤榆树屯设分防巡检。由于伯都讷围场是封禁区域,虽有一些民人垦荒,但人口数量不多,所以从嘉庆到光绪初年的80多年间,这里的人口增长缓慢。从1824年(清道光四年)起,伯都讷副都统奉旨招雇民人开垦围场边荒,以备“移驻京旗”,史称“伯都讷屯田”。后来由于京师旗人愿移驻者甚少,就将这些已经开垦的土地卖给民人,这里从此变成了汉人的村屯,此后日渐兴旺。
  1882年(清光绪八年),伯都讷理事同知改为抚民同知,伯都讷厅署移驻大孤榆树屯,原孤榆树分防巡检撤销。驻地虽然变了,但仍称伯都讷。1906年(清光绪三十二年),伯都讷厅升为新城府,衙署迁至新城,在大孤榆树屯设县,因驻地大孤榆树而得县名,去掉“大孤”二字,简称榆树县。1909年(清宣统元年),榆树县改为榆树直隶厅。1913年,榆树直隶厅又改为榆树县。
  大孤榆树屯在当时的榆树县城中部,因“集中为市,商贾渐集,次弟繁荣”,“为吉林伯都讷名镇”。成为县驻地后,大孤榆树屯也慢慢简称“榆树”。1877年(清光绪三年),清政府在这里掘地为壕,建土围,辟四门,植榆树作障,从此榆树有了城池。据《满洲地名考》记载:市街用土壁围绕,在土壁之上生长着繁茂的榆树,由远望去如同小森林,故此得名为榆树。这是榆树名称由来的另一种说法,但支持的人不多。
  当年的榆树县城,如今已变成一座现代化的城市,高楼大厦鳞次栉比,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1990年,经国务院批准,撤销榆树县,改设榆树市(县级)。
  (由吉林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提供)

编 辑: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