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行政区划

开发区

部门网站

公用服务

推荐网站

当前位置:  首页 >  走进长春 >  历史

大和旅馆旧址:长春现存最早的近代旅馆建筑

时间:2018-12-07 09:27 来源:
【字体: 打印

大和旅馆旧址现状。

  建成初期的大和旅馆。

  建设中的大和旅馆。 本组图片由王新英提供
  建筑档案
  地理坐标:长春市宽城区人民大街80号
  现使用单位:春谊宾馆
  建设时间:1907年~1909年、1938年
  设计者:市田菊治郎(日)、平泽仪平(日)
  建设者: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日)
  工程造价:377251日元
  建筑规格:地上二层
  文物等级: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每当初到长春的人走出火车站,驻足宽广的站前广场举目四望这座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时,广场东南角的一座米黄色建筑总会吸引人们的目光。这座米黄色的二层建筑就是建成于1909年的长春大和旅馆,它曾是长春建成时间最早、内部设施最先进的近代旅馆建筑。
  大和旅馆,“满铁”经营的连锁酒店
  从1909年开始的近20年间,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以下简称“满铁”)先后在中国东北地区的大连、旅顺、沈阳、长春等当时南满铁路沿线城市和中东铁路枢纽城市哈尔滨开设了7家大和旅馆,在形式上类似于今天的连锁酒店,这些旅馆全部由“满铁”运输部旅馆课管理。
  “满铁”第一任总裁后藤新平上任伊始,就将修建高档酒店定为首要任务。他曾说过:“我当上满铁总裁所作的第一件事,就是在沿线各城市建造旅馆。若单是为了日本人,自然不需要这样的设备,这主要是为了欧美人。”由于后藤新平将服务目标定位于欧美人群,所以在旅馆命名上,他坚决反对“满铁”理事田中清次郎提议的“满洲旅馆”,而主张采用“大和旅馆”。后藤新平认为用“大和旅馆”的名字更能让欧美旅客对日本产生深刻印象。不仅是名称,就连旅馆标识设计上也是完全弃用日文,采用英文标识“Yamato Hotel”,“yamato”是日语“大和”的音译。
  长春大和旅馆,“满铁”的“面子工程”
  1909年秋末,长春大和旅馆竣工,内部共设有客房24套,此外还另设餐厅、会议室和车库等。让人惊奇的是,这座不足2000平方米的建筑,工程造价却高达377251日元,这笔款项在当时“满铁”长春附属地内的其他各类建筑工程造价中堪称“天价”,即使在当时日本国内也不多见。“满铁”花费如此巨额的资金修建这座旅馆,其实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面子”。
  日本作为“日俄战争”的胜利方,在战后却陷入了财政困窘的局面,甚至一度萌生要将刚刚到手的南满铁路作价卖给美国铁路公司的念头。虽然出卖南满铁路的计划最终流产,但是当时的欧美各国却都公开质疑日本是否具有经营南满铁路的能力。对于刚刚组建的“满铁”来说,迫切需要一个形象工程来展现自己的实力和决心,而作为当时俄日势力分界点的长春,就是展示这种实力和决心的好地方。
  根据“满铁”与俄方中东铁路公司达成的协议,俄、日双方将分别在中东铁路宽城子火车站和新建的“满铁”长春站为对方建设货物站台和办事处,长春大和旅馆的功能之一就是作为俄方中东铁路办事处使用。也正因为这层原因,俄方对长春大和旅馆的建设提出了许多具体要求。大和旅馆修建期间,中东铁路方面派出俄国专家对旅馆内部构造细节和设备进行了详细的考察。考察结束之后,俄方专家对“满铁”提出了增加预算的要求,而且是35万日元的巨额数目。后藤新平得知后,当即批示“俄方肯定是在观望我方是否能够按照要求做,或者是否能够有足够的资金做。既然这样,我们就拿出40万来给他们瞧瞧。”
  长春最早的近代旅馆建筑
  “满铁”对于长春大和旅馆的修建,相比其他城市的大和旅馆更为重视,其原因在于当时的国际环境和长春特殊的地理环境。日俄战争之后,沙皇俄国将原旅顺至长春区间的中东铁路线路及相关权益转让给日本。这样,长春不仅成为南满铁路和中东铁路的中转站,也成为了俄日双方在东北地区势力范围的分界点,是俄、日两国进行政治、经济和文化博弈的重要场所。
  在“满铁”长春附属地和大和旅馆建设期间,后藤新平和“满铁”副总裁中村是公曾专程赶往长春,对工程的设计和建设提出了具体要求:“既然俄方有这种想法,我方所承担的工作(长春大和旅馆建设工程)一定要干得漂亮,城市规划及道路、排水规划不能模仿俄国,要向欧美学习,一定要大气。”
  日本建筑师平泽仪平和市田菊治郎作为长春大和旅馆的设计者,他们完全领悟并遵照了后藤新平的指示,并没有单纯地模仿俄国,而是效仿西欧,将19世纪西欧盛行的“新艺术”理念渗透进长春大和旅馆的设计之中。长春大和旅馆平面呈马蹄形,门窗檐口采用圆角方额,突出线条的凹凸,使整个建筑充满活力,这与它周边完全照搬西欧样式的建筑形成鲜明对比。这栋建筑建成之后,不仅成为长春最早的近代旅馆建筑,还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成为长春站前的标志性建筑。1938年,为扩大旅馆经营面积,“满铁”又在原建筑南侧进行了增建,改变了原有的马蹄形平面布局,建筑面积也增加到7746平方米。
  对于长春的旅馆业发展来说,大和旅馆还将“旅馆”这个名词第一次带到北国春城。在“满铁”开办大和旅馆之前,长春的旅店多由中国人开办,称为“客栈”“客房”或者“伙房”。1910年3月9日在长春的各类报纸上刊登了大和旅馆的开业广告,从此“旅馆”这个专用名词随着样式各异的牌匾一起出现在长春的大街小巷,并被沿用至今。
  充满历史记忆的地方
  长春大和旅馆建成之后,成为当时长春地区,乃至吉林省境内当之无愧的业界翘楚。旅馆共有24套标准客房,而且大部分房间都有独立卫生间,旅馆内部电力、暖气及自来水供应配套设施更是一应俱全,完全可以与当时的欧美先进酒店相媲美。1925年又安装了煤气设备,使服务设施进一步完善。长春大和旅馆在当时作为可以与欧美酒店相媲美的旅馆,入住其中并非易事。曾经在长春生活过的日本老人栗原忠道在《长春地图》一文中是这样回忆的:“当时的长春大和旅馆,是可以和东京的帝国旅馆相媲美的高级旅馆,它是在高大的榆树林中修建的。大楼是红砖灰浆结构的两层楼房,馆内灯火通明,一尘不染。在这里住宿的都是政府要员、关东军的高级军官和大公司的董事等知名人士,他们的名字都要在第二天的报纸上登出来。”可以用一句话来简单概括栗原忠道的这段回忆——在当时能够入住长春大和旅馆是一种社会身份和地位的象征。
  时间推进到20世纪40年代后半叶,这座长春站前的标志性建筑又成为了许多影响长春历史进程事件的发生地。1945年9月至1946年5月间,这里成为中共长春地下党重要的集会与活动场所。1946年国民党占领长春后,北平军事协调处停战27组的中美代表经常在这里进行国共停战谈判。1948年10月长春解放前夕,国民党60军军长曾泽生将军曾在这里同中国共产党代表多次商谈起义事宜。
  长春解放之后的70年时间里,这座建筑的名称和隶属关系虽然多次变更,但作为旅馆的使用功能却一直未曾改变,即使在各类酒店、宾馆林立的今天,这座有着百余年历史的旅馆仍是许多来长旅人住宿的首选。(作者王新英为吉林建筑大学寒地建筑文献研究所所长、政协长春市委员会文史专员)

编 辑: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