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行政区划

开发区

部门网站

公用服务

推荐网站

当前位置:  首页 >  走进长春 >  历史

上海路的前世今生

时间:2018-11-30 08:36 来源:
【字体: 打印

  新京朝日座,位于新京朝日通与大马路交会处西南角。
  1934年11月,在新京朝日通(今上海路)落成。
  如今的上海路车水马龙,商业繁荣,它既是通往光复路市场的主要街路,又是南关区和宽城区的分界线。建于满铁附属地时期的上海路,从“七马路”到“朝日通”,到“上海路”,见证了长春各个历史时期的大事件。在道路修建之前,这片区域是怎样的情况,伪满时期,这条街路见证了怎样的街景?光复后,相当于“渣滓洞”的国民党长春警备司令部军警督察处在这里犯下了怎样的罪行?
  上海路,建于满铁附属地时期的1909年,最初名称为“七马路”,1922年改称“朝日通”,1946年改称“上海路”。这条路东起胜利大街南口,西至大经路、北京大街、新发路三条街道交会处,全长928米,宽14.5米。上海路位于当年满铁附属地的最南端。
  七马路修建前
  这里是有“阴阳界”之称
  的“日本桥”
  在七马路修建前,有一条发源于今北安路西口、流经胜利公园、厦门路、广州路、胜利大街、光复路注入伊通河的头道沟。1906年,满铁在附属地最南端的东斜街(今胜利大街)南口以北的头道沟上修建了日本桥,这座桥最初为木桥,后改为钢筋混凝土桥。日本桥成为连接满铁附属地与商埠地、长春城道路的节点。
  这座桥被当时的百姓称为“阴阳界”,为何有此称谓,我们从著名作家萧军在《忆长春》中记载当年在日本桥附近的见闻,可见一斑。他写道:到了阴阳界干水沟的日本桥。在桥北面,日本人设有一幢红色砖墙的小房子,是日本警察的派出所,俗名叫“黑帽子小衙门”。因为当时的日本警察穿黑衣,戴有一条暗绿色帽箍的黑帽子,经常挂着皮壳手枪、短剑或长刀的。一些赶马车的,拉人力车的……全很恐惧这红房子,称为“小衙门”,又叫黑屋子。如果一旦被抓了去,轻者打一顿嘴巴和耳光,重者是灌凉水、煤油或辣椒水。萧军一针见血地揭露了日本侵略者对中国人民的殖民压迫。1935年~1937年,日本人将头道沟改成暗渠,日本桥从地面上消失了,路面变成了柏油路。
  日本桥的东北部(今民族饭店大楼东北侧)有日本桥公园。当时,公园内遍植花草树木,甬路相连,建有满铁员工集会和活动的房舍,开办商品陈列所,门前安放“鹰虎子”塑像。这座公园在20世纪20年代后期西公园(今胜利公园)建成后逐渐废弃。
  昔日日本驻长春领事馆
  是“朝日通”上最大的院落
  朝日通北侧为满铁附属地,南侧为商埠地。当时,这条道路上商家很少,多是民宅,大体上路北日本人居住多,路南朝鲜人居住多,中国人则屈指可数。每家门上,都有朝日通字样的蓝色门牌。日伪时期,长春居住着许多朝鲜人,日本人对他们要比中国人好得多。除拉人力车的和赶马车的人是中国人外,朝日通上的行人多是日本人和朝鲜人。也有例外,那就是伪满洲国皇帝溥仪。因为这里是伪帝宫到市内的必经之路,所以每当溥仪经由此时,两边行人都站立不许走动,车辆也提前避让到别的道路上去。1938年,朝日通西口西北侧的宝山洋行(新中国成立后的长百二商店、今欧亚商都奥特莱斯)建成后,朝日通上的行人才明显增多。
  朝日通从西向东数,南侧主要建筑有朝日廉卖市场、伪满洲图书株式会社(解放后的长春印刷厂址)、日本驻长春领事馆(今政协吉林省委机关址)、高丽会馆(解放后的长春市朝鲜族群众艺术馆址)、朝日座(解放后的儿童电影院址)等,北侧主要建筑有邮局(今长春书城附近址)、新京八岛通寻常小学校(今长春市第四十八中学址)等。
  其中,在朝日通中段路南有一处占地最大的院落——日本驻长春领事馆,长春沦陷后改为日本驻新京特别市总领事馆,日本驻伪满洲国大使馆开办初期也曾在此办公。院落内的主楼耗资15.55万日元,由加藤洋行工事处主持施工,采用辰野(辰野是日本建筑家的名字)式风格,地上二层,设有一层半地下室,建筑面积1800平方米,1912年建成。1931年2月22日一场大火烧毁了大楼,后按原建筑面积重建新楼,但没有采用辰野式风格,体现的是英国浪漫的田园风格。新楼用棕黄色墙砖贴面,局部窗户作拱形窗套和壁柱,入口处设车道和门廊。该院落几乎占去整个街区的三分之二。其范围大致从今长春妇产科医院东胡同起,东至汪清街,南至西五马路,四周一圈红砖墙。这是一处日本设在中国商埠地的特殊用地。在日本驻长春领事馆门前,朝日通与永乐町(今广州路)、东三条通(今东三条街)相交,是这一路段最宽的地方,形成一个三角地带。朝日通北侧、精明胡同11号还有一座著名建筑——傻大爷庙,流传着一对蒙古族青年男女凄美的爱情故事。该庙在“文革”中被拆除。
  日伪时期“朝日通”
  上的那些离奇事儿
  据一位曾在朝日通居住过的老人回忆,当年每年秋季一天的下午,都会有许多日本男人穿着短裤,头扎白头巾,四人一组,抬着十字架形木杠,上边绑有佛龛一样的小庙宇,在朝日通内的几条街里绕行,到一些特定路口还停下,高举手臂,口喊不知是什么意思的日语,折腾很长时间。还有一件离奇的事:伪满时期的数九寒冬,经常会有一个日本老和尚出现在朝日通。这个和尚几乎赤身裸体,光脚从每户人家门前经过,并拎起住户门前事先准备的一桶水往自己身上浇,不一会儿浑身发红,仍沿街继续淋水,一次要淋十几户人家的水。老和尚走后,每户人家还要向他鞠躬……
  朝日通上,日本人和朝鲜人尤其是女人的服饰引人注目,成为当年一道风景。朝鲜女人穿长裙、短衫、胶鞋,头顶包裹、盆罐,走路平稳。日本女人穿和服,头上盘着发髻,别着发夹。附近西五马路一带妓院的日本妓女,每天经过朝日座,更是花枝招展,十分惹眼。
  1941年日本向美英宣战,发动太平洋战争。朝日通上到处都贴着“打倒美英”“日本必胜”“大东亚共荣”等的白纸黑字标语。随着战局的紧张,日本人的战斗帽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朝日通上。成群结队的日本青年拿着日本国旗,在上面签字,表示忠孝之心。附近的日本青年逐渐减少,因为他们被征召入伍当炮灰去了。
  1945年8月长春光复后,苏军进入。在新发广场西北角的日本关东军司令部被苏军占用,每天都有苏军巡逻警戒。
  上海路上的国民党魔窟
  1946年,“朝日通”改称“上海路”后,日本驻长春领事馆大院成为国民党长春警备司令部军警督察处的魔窟,进出的是坐着摩托车的派头十足的国民党官兵。国民党长春警备司令部军警督察处相当于国民党的“渣滓洞”,不知有多少共产党员和无辜平民在这里被杀害。1948年10月17日国民党60军在长春起义的消息传到督察处,一场大屠杀在这里发生,48人被杀,其中多数是无辜的市民,还有少数共产党的地工人员。
  1953年,该处成为政协吉林省委机关驻地。20世纪90年代,院内的主楼被拆除,在原址建成政协吉林省委机关新的办公楼。

编 辑: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