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一网搜 登录| 注册
政务服务 中国政府网 省政府网 English 日本語 한국어 Русский 站群导航
关闭

行政区划

开发区

部门网站

当前位置:  首页 >  走进长春 >  科技

“长光卫星人”铸梦“星辰大海”

时间:2022-05-18 09:17 来源:
【字体: 打印

  在烟波浩渺的宇宙,有无数星光闪耀。而在我们眼中,“吉林一号”在茫茫苍穹中,显得愈加闪亮。

  2022年4月30日,“吉林一号”高分03D(04~07)、“吉林一号”高分04A卫星在东海海域搭乘长征十一号海射遥三运载火箭升空,“吉林一号”星座在轨卫星数量增至46颗。

  时隔仅6天,2022年5月5日,“吉林一号”宽幅01C星、“吉林一号”高分03D27~33星,共8颗卫星搭乘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吉林一号”星座在轨卫星数量增至54颗。

  “今年3月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我们连续生产,共计出厂16颗卫星,在一周内通过‘一箭五星’‘一箭八星’连续成功发射入轨,计划在5月底前全部完成发射。”长光卫星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宣明表示,“吉林一号”星座正加快推进技术迭代,进一步提高产品性能,更好拓展应用领域、抢占市场先机。

  承载梦想,遨游太空。2015年10月7日12时13分,在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一团橘红色火焰喷薄而出,托举着搭载“吉林一号”商用卫星一箭四星的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腾空而起,呼啸着、疾驰着,奔向浩渺的苍穹,成为酒泉大漠戈壁滩上,秋日里最美的一道风景……

  也是从那一刻起,长光卫星这个成立不足一年的企业正式走入人们的视线,成为我国第一家商业遥感卫星公司。如今,经过多年的高质量发展,长光卫星已成为东北首家、吉林唯一“独角兽”企业,2022年1月完成了股份制改造,标志着公司科创板上市筹备工作取得了重大进展。

  长光卫星为何对研发商用卫星如此坚定执着?两年前,记者采访宣明时,他回答得干脆:“家国情怀。”在他眼中,过去我国每年要花费大量外汇进口国外卫星视频和照片等产品,用于国民经济建设。一颗小卫星每天在天上飞行能拍摄、存储、传输几万平方公里的影像,每时每刻都会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既然自己能掌握这一核心技术,就不能让国家再去花更多的冤枉钱。

  多年来,长春在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征途上仰望苍穹,如今,当我们通过“吉林一号”俯瞰世界,才发现这边风景独好。随着“吉林一号”实现直道超车,长春航空航天产业异军突起,形成了产业集群,吸引了人才聚集,带动了相关产业。在长春新区北湖开发区,“吉林一号”催生出一处占地21.6万平方米的航天信息产业园。从空中俯瞰,主体建筑既像“天”字也像“王”字的产业园区,彰显着这些“追星人”问鼎苍穹的壮志豪情。

  其中,建筑面积9.73万平方米的航天信息产业园一期吉星楼已于2018年10月完成建设并全面投入使用。园区集卫星研发、生产、检测、试验于一体,建设了KM6000空间环境模拟试验系统、体积1000立方米混响实验室、20吨振动台以及辐射定标系统等一批先进设备系统,具备年产超过100颗卫星、200架无人机能力,并将逐步形成以卫星研发与生产为核心的全产业链集群,带动300余家上游企业和数百家下游企业的发展,这不仅为我国航天产业带来深刻变革,更为长春振兴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

  展望未来,“长光卫星人”豪情在胸,计划“十四五”期间完成“吉林一号”卫星一期组网,具备全球任意地点10分钟重访和全球月度覆盖能力。历经16次成功发射,“吉林一号”星座已有54颗在轨卫星闪耀太空,成为我国目前最大的商业遥感卫星星座,可对全球任意地点实现每天18次~20次重访。

  “从前,许多人认为卫星关乎科技和生活,其实它也带动着经济产业的发展。”长光卫星党委书记、副总经理贾宏光说,未来公司将依托航天信息产业园,通过吸引上下游企业进驻,着力打造“大众开发、万众创新”的创客平台,逐步形成以卫星、无人机研发生产到遥感信息加工、应用的产业集群,推动商业航天产业化发展。

  问鼎苍穹,追逐星辰大海。随着商业航天迅速发展,由“长光卫星人”打造的卫星+互联网的产品“吉林一号”,已勾勒出一幅让人向往的商业蓝图。以科技创新为发展引擎,一路高歌,奔向太空。

编 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