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雪严冬的寒冷气候锻造了长春人豪爽耿直、质朴实在的个性;移民城市的历史文化赋予了长春人宽厚包容、谦和礼让的胸怀;建设家乡的艰辛历程铸就了长春人重情好义、善良友爱的品格。“宽容大气、自强不息”是长春的城市精神,既体现了长春人的性格特征和长春的城市风格,又反映了长春的历史文化。在市内,你不用担心找不到散步的公园,这里到处都是林荫道。傍晚,站在伊通河畔,你能远眺城市最美的日落河景。走进长客厂房,面对一列列整装待发的高铁列车,民族自豪感会油然而生。

汽车城、电影城、森林城、雕塑城、科教城,在这些“标签”之外,长春连续九年获评最具幸福感城市,是人们对一座有“人情味”的城市的基本共识和最高褒奖。 除了是吉林省省会城市外,长春还是哈长城市群核心城市之一,“一带一路”北线通道的重要枢纽节点城市,东北亚区域性中心城市。快速发展中的长春已经把目光眺望远方,要在更高的坐标系、更大的舞台上寻找新的定位。

市情简介

[行政建置]

长春市辖县(市)区包括榆树市、农安县、德惠市、朝阳区、南关区、宽城区、二道区、绿园区、双阳区、九台区(2014年末,经国务院批准,撤销县级九台市,设立长春市九台区,以原九台市的行政区域为九台区的行政区域)、长春新区(2016年2月3日批复同意设立长春新区,长春新区紧邻长春市主城区,主体位于长春东北侧,包括长春市朝阳区、宽城区、二道区和九台区部分区域,覆盖长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规划面积约499平方公里)。

[自然地理]

长春市位于北半球中纬地带,欧亚大陆东岸的中国东北大平原腹地,居北纬43°05′~45°15′;东经124°18′~127°05′。幅员20604平方公里。居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东北地区中部,地处京哈与珲乌两条交通线交会处,是吉林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长春市西北与松原市毗邻,西南和四平市相连,东南与吉林市相依,东北同黑龙江省接壤。城市面积4789平方公里。市区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344.72平方公里。

[自然资源]

长春市地域辽阔,土地资源较丰富。土质主要是黑土、草甸土、黑钙土等,分别占耕地面积的34.5%、29.06%和15.28%。土质肥沃,一般黑土层厚达0.6米~1.0米。全市有林地26.5万公顷,森林的组成以东亚阔叶林成分为主,华北系成分、长白区系成分也有渗入,如黑松、樟子松、云杉、冷杉、长白落叶松、侧柏、桧柏、胡桃楸、水曲柳、黄菠萝、花曲柳、山杨、黑桦等。野生植物资源群落中,有森林植物、草甸植物、草原植物等,具有经济价值的野生植物300余种:可供药用的有五味子、大活、党参、苍术等到150多种;可做工副业原料的有胡枝子、芦苇、蒙古栎等50多种;可供食用的有蕨菜、黄花菜、山楂、山葡萄等30多种;可做饲料的有碱草、草木樨、小叶樟等50多种。野生动物资源有豹猫、红狐、鸿雁、林蛙、中华鳖、虎斑文蛇、背角无齿蚌等5类34种。长春市的矿产资源,除已探明的煤、油质岩矿、水泥石灰岩矿、水泥黏土矿、珍珠岩砂、膨润土、萤石、铸型用砂矿、铜、银、铁以外,石油、天然气也有一定储量。

[水文]

长春市的地表水属松花江水系,松花江、饮马河、伊通河的中下游,还有沐石河、双阳河、雾开河、新开河及卡岔河等流经境内,有波罗泡子、敖宝吐泡子、元宝泡子等主要泡子湖泊7处;市区的地表水,较大的河流为松花江的支流,也是饮马河的支流——伊通河及其支流——新开河等。由于市区的下部基岩为中生代白垩系红色岩系,岩层致密,为一不透水层或含水性极微,因而无深层地下水源,故地下水贫乏。

[气候]

长春市的气候介于东部山地湿润与西部平原半干旱区之间的过渡带,属温带大陆性半湿润季风气候类型。东部和南部虽距海洋不远,但由于长白山地的阻挡,削弱了夏季风的作用;西部和北部为地势平坦的松辽平原,西伯利亚极地大陆气团畅通无阻,故气候总的特点是春季干旱多风,夏季温暖短促,秋季晴朗温差大,冬季严寒漫长。

  

春季,地表温度增高,蒙古高压系统势力减弱,这时低压系统自贝加尔湖区侵入,形成东北低压并经常过境,低压前部常出现强大的西南气流,后部有猛烈的西北气流,大风天气多,最大风速可达30米/秒,且低压系统后部引起北方寒流冷气南下,形成寒潮天气。

  

夏季,东南风盛行,有从小笠原状群岛吹来的东南风,也有渤海补充的湿气,自南而来的夏季风极锋锋线位置也移到本地,并有温带气旋过境。平均气温21.9摄氏度,最高气温出现在德惠市,为32.1摄氏度;全年最大日降水量出现在九台区,为98.8毫米。

  

秋季,贝加尔湖低压系统虽有入侵,但发展的机会不如春季显著,高压在本区停滞的机会较多,因而在秋季可形成持续数日的晴朗而温暖的天气,温差较大,风速也较春季小。

  

冬季,受强蒙古高压系统影响,冷气流经常自北及西北侵入,盛行偏西风,气候寒冷、干燥。天气变化主要取决于高空西风带中的低槽过境:低槽移近时,常有较盛的偏南风入境,形成多云、多雪的阴湿天气;低槽过后,高压脊的前部侵入,致使风向转为西北风,气温骤降,并有时出现雪暴天气,然后高压系统全部占据,天气晴朗、干燥、风力微弱。这种更替,一次大约三四天,形成冬季“三寒四温”的天气特征。平均气温零下12摄氏度,最低气温出现在农安县,为零下37.2摄氏度。

[人口]

截至2014年年末,长春市有2708655户,7545472人。其中,男性人口3794374人,占人口总数的50.3%;女性人口3751098人,占人口总数的49.7%。市区(南关区、宽城区、朝阳区、二道区、绿园区、双阳区)人口为3658620人,占全市总人口数的48.5%;总人口数比2013年增加18764人,增长率为2.5‰,增长率比2013年上升8.1‰。长春市人口占吉林省总人口数的28.2%。

2014年,全市出生78175人,出生率为9.17‰,比2013年上升1.2‰。市区出生43534人,出生率为11.93‰,比2013年上升2.26‰。平均每天出生214人;全年死亡41696人,死亡率为5.53‰,比2013年上升1.46‰。市区死亡22441人,死亡率为6.15‰,比2013年下降4.26‰。平均每天死亡114人。全市自然增长36479人,增减率为5.10‰,比2013年下降0.26‰,市区自然增长21093人,增长率为5.78‰,比2013年上升1.52‰。

2014年,全市迁入人口42859人,迁入率为5.68‰;迁出人口50379人,迁出率为6.68‰;人口机械增长[指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由于人口迁入和迁出而引起的人口数量变化]出现负增长7520人,增长率为-1.00‰,比2013年下降0.33‰。

[民族]

2014年,长春市有49个少数民族,人口30.33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3.9%。有满族、回族、朝鲜族、蒙古族、锡伯族5个世居民族。其中,满族17.8万人,占58.7%;朝鲜族5.7万人,占18.8%;回族4.9万人,占16.2%;蒙古族1.5万人,占4.9%;锡伯族1354人,占0.4%。有4个民族乡:双阳区双营子回族乡、九台区胡家回族乡、九台区莽卡满族乡、榆树市延和朝鲜族乡。43个少数民族聚居村和220个少数民族聚居屯。少数民族社团8个;少数民族特需商品定点生产企业7家;市级朝鲜族群众艺术馆1所;乡级少数民族文化站4所。民族中小学13所;民族医院1所,民族乡医院4所,少数民族民族聚居村合作医疗点43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