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行政区划

开发区

部门网站

公用服务

推荐网站

当前位置:  首页 >  市政府 >  工作报告

政 府 工 作 报 告


——2001年1月10日在长春市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市长 李 述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九五"和2000年工作的简要回顾

  "九五"是我市建设现代化国际性城市打基础的重要时期。在党的十四大、十五大精神指引下,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领导下,我们坚持加快发展不动摇,经过全市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较好地完成了"九五"计划,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的阶段性目标。预计全市国内生产总值由1995年的412亿元增至824亿元,年均增长13.1%,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1760元;全口径财政收入由1995 年的 36.5亿元增至76.5亿元,年均增长16%。

  ──把结构调整作为经济工作主线紧抓不放,经济结构调整取得阶段性成效。坚持不懈地调整三次产业比例关系,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和农业产业化水平不断提高,工业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显著提升,信息服务业等第三产业快速发展。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由1995年21.6:42.4:36调整到2000年的14.7:44.3:41.0。所有制结构调整成效突出,非公有制经济得到快速发展,为国民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国有和非国有占GDP比重由1995年的80:20调整到2000年的50:50。企业组织结构发生明显变化,通过兼并联合重组,全市组建企业集团136户,其中销售收入超10亿元的有20余户。汽车、农副产品深加工和高新技术三大支柱产业不断壮大,支撑作用明显增强,三大支柱产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提高到 80%左右。

  ──把深化改革作为加快发展的动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框架初步建立。市场体系逐步完善,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不断增强。深入开展国企改革攻坚战,国企改革和脱困三年目标基本实现,企业活力进一步增强。53%的企业进行了产权制度改革,符合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法人治理结构逐步建立。围绕政企分开和转变管理职能,积极稳妥地进行政府机构改革,调整了政府工作部门和内部机构,11个政府专业经济管理部门转为国有资产经营公司或企业集团。以养老、失业保险为重点的社会保障体系初步建立,投融资体制以及人事、分配制度等项改革逐步深入,外贸、粮食、公用事业改革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把扩大开放作为加快发展的重要途径,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基本形成。自1998年起,举全市之力连续3年开展了招商引资总体战,全面提高了对外开放水平。五年累计实际利用外资12.4亿美元,比"八五"增长1.2 倍;审批外商投资企业1000多户,与6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经济技术合作关系。大力开拓国际市场,不断调整出口商品结构,外贸进出口实现了较快增长,由1995年的7亿美元增至16.3亿美元,占全市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16.4%。经济、高新等开发区迅速崛起,成为我市重要的经济支撑。开发区增加值占全市国内生产总值比重由1998 年的16.9%增至30%,3年内增长了近1倍。

  ──把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加快发展的前提,城市承载能力与服务功能显著增强。坚持"经营城市"理念,不断扩大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由"八五"的343.3亿元增至"九五"的797.7亿元,增长1.3倍。实施了轻轨一期、伊通河治理、绕城高速公路、环城绿化带、长春公园、文化广场、城市热网改造建设等100多项重点工程,城市承载能力、服务功能实现了由"制约"向"适应"的转变。着眼于经济社会的长远发展,克服各种困难,提前完成了"引松入长"二期工程,市区日供水能力达到115.8万吨,较好地解决了供水不足问题。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大气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38.3%,热化率、综合气化率分别比1995年提高了13个和19个百分点,城市人均居住面积达到9.5平方米。大力开展植树造林、江河堤防和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农业抗灾能力进一步增强。坚持建管并举方针,深化城市管理体制改革,实行了"两级政府、三级管理"体制,城市管理水平明显提高。

  ──把"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作为政府工作的基本方针,经济与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认真进行"三讲"教育,大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形成了争创文明城市、争做文明市民的良好氛围,推动了干部群众的思想解放和观念更新。连续5年开展了"管理年"活动,经济管理、城市管理、机关管理、社会事业管理上了一个新台阶。坚持依法治市,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不断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军警民共建活动有新发展,科技拥军工作成效突出,连续四次被评为国家"双拥模范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取得新成效。针对"三乱"现象及"中梗阻"等问题,坚持不懈实施"改善经济发展软环境"工程,机关服务水平和办事效率明显提高,为经济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实施"科教兴市"战略,技术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由"八五"末期的36亿元增加到200亿元, 产值超亿元的企业达到42家,初步形成了高新技术企业群。深化办学体制改革,加强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了教育质量。全面加强卫生医疗防疫工作,认真开展食品卫生整顿,巩固并发展了全国卫生城市成果。计划生育工作取得较好成绩。成功举办了三届电影节、两届教育展、四届雕塑展以及九冬会、长春书市等活动,建成了广播电视大厦、综合体育馆等一批基础设施,组建了报业、出版集团,推动了文化、教育、体育、广播电视等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把为人民服务作为政府一切工作的出发点,注意解决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热点问题。努力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人民生活总体达到小康水平。城市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 5550元和2420元,年均增长9.9%和5.6%。大力实施"再就业工程",积极拓宽再就业渠道。五年来,减少国有企业冗员11.1万人,保证了4.2万名下岗职工的基本生活费。高度重视群众来信来访,及时化解人民内部矛盾。认真抓好企业和农民减负工作,努力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把办实事作为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和解决群众疾苦的落脚点,五年来,政府承诺为群众办好的60件实事,件件得到落实。深入开展"严打"斗争,同"法轮功"邪教组织斗争取得决定性胜利,积极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为人民群众创造了安定的社会环境。

  2000年是完成"九五"计划的最后一年,也是长春建城200周年的喜庆之年。我们紧紧抓住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和关键环节,求真务实,埋头苦干,一些焦点和难点问题取得了重大突破。一是农业结构调整迈出了实质性步伐。突出表现是种植业结构的变化,全市粮食作物面积比上年减少5.7%,仅普通玉米面积就减少了31%,增加了专用玉米、大豆、水稻及经济作物的种植。农业产业化进展良好,大成赖氨酸、皓月皮革等一批重点项目竣工投产。畜牧业与乡镇企业产值达到114.5亿元和880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7.6%和23%。二是工业经济步入了快速健康发展轨道。突出表现是速度与效益的同步增长, 2000 年,全市工业总产值达到1037亿元,比1995年的498亿元翻了一番;全市国有及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工业企业完成产值737亿元,实现利润41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3.5 %和86.4%,产值增幅、资金利税率等多项效益指标在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中位居前列。三是商贸流通业和服务业呈现了迅猛发展的可喜势头。突出表现是太阳商城、中东、顺风等一批市场、商场相继开业,荣德超市、恒客隆等新型业态的发展壮大,繁荣了市场、活跃了流通,优化了第三产业的布局。尤其是会展业已跃然成为新的增长点,冰雪节、农博会等大型活动形成了我市对外开放的有效载体,不仅聚集人气、促进流通,而且收到了良好经济和社会效益。2000年,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11亿元,比上年增长16%,比1995年增长1.4倍。四是市场开拓探索出了新路子,有力地推动了对外开放的进程。突出表现是市场开拓与对外开放实现了有机结合,国内国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共同拓展的路数更加明晰,措施更加着实。政府带领企业打市场,仅"西北、东南、西南"就签订合作项目178项、金额131亿元,不仅为企业开拓市场构建了平台,而且提高了企业市场经济意识。全年引进内资80亿元,比上年增长 15%;实际利用外资3.63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0%。五是城市建设与管理成功引入"经营城市"理念。突出表现是亚泰大街、北郊污水处理厂、长春公园建设方式与资金筹措的市场运作,大连万达等知名房地产公司的涌进,标志着我市城市建设与管理正逐步走向"遵守市场规则、接轨市场经济"的新阶段。"取缔马路市场、禁止马车进城"和"畅通工程"的实施,使城市交通秩序得到明显改善,把城市综合管理提高到一个新水平。六是政府接受群众监督、联系群众的桥梁及渠道进一步拓宽。突出表现是开通了" 148"法律求助热线,不断完善"110"、"120"等便民服务网络。虚心倾听群众意见和呼声,认真为人民排忧解难," 12345"全年受理群众各类电话11. 2万件次,办结率达到85%以上。

  各位代表,5年来,政府工作始终得到了人大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得到了国家、省及各部门的大力支持,得到了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及各人民团体的积极帮助,得到了广大爱国侨胞、港澳台同胞、国际友人的热情关注和真诚合作。人大、政协积极参与和大力支持全市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中国人民解放军驻长部队和武警部队,以及中央和省驻长单位,为我市两个文明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表示衷心的感谢和诚挚的敬意!

  回顾"九五",我们虽然取得了较大成绩,但在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中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经济总量偏小,与国内先进城市的差距在继续拉大;结构性矛盾突出,第一产业、国有经济比重偏大,制约了经济质量的进一步提高;县域经济薄弱,城镇化水平低,经济发展后劲不强;科技成果转化速度较慢;对外开放层次和水平不高,外贸依存度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地方财政收入较低,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纯收入增长缓慢,特别是2000年,由于受灾,农民人均纯收入比上年减少140元;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部分群众生活比较困难;机关勤政廉政、依法行政、经济发展软环境、社会治安和安全生产等方面也存在不少问题。这些已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决心在今后工作中着力加以解决。

  二、"十五"的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

  今后五年,是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我们将在我国加入WTO、市场经济体系进一步完善的背景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现代化国际性城市建设进程。纵观国内外形势,我们既面对着难得的发展机遇,又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经济全球化、新技术革命和结构大调整,使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对于我们这样欠发达的城市来说,不保持一个较快的发展速度,就会在新一轮的竞争中落伍。因此,我们必须增强危机感和紧迫感,牢牢地把握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继续坚持加快发展不动摇,坚持跨越式发展目标不动摇。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打破惯例,超常规运作,以高于全省、全国平均发展水平,高于全国多数先进城市的增长速度实现跨越式发展。

  根据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和省委七届五次、市委九届五次会议精神,"十五"时期全市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总体思路和工作目标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党的基本路线和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发展为主题,以调整为主线,以工业为重点,以改革和技术创新为动力,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根本出发点,继续实施依法治市、科教兴市、县域突破、开放带动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健全市场经济体制,加快城市化、国际化、信息化、现代化进程,提高经济总量和效益,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推进全市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在全省率先实现跨越式发展,在全国大城市中的位次进一步前移。2005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预期目标达到1500亿元,年均增长12%;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20000元。财政收入130亿元,年均增长11.3%。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0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500元,年均分别增长10.2%和13.2%。

  按照"发挥后发优势,实现跨越式发展"和"高效益、广就业、可持续"的思想和要求,"十五"期间,要着力建设汽车工业、农产品加工、科教文化"三个基地",壮大汽车及零部件、食品、光电子信息、生物与医药"四大主导行业",完成"形成区域性中心城市的规模与实力、基本完成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奠定县域工业化基础"等"十项阶段性任务",初步把我市建成适合企业发展、适应人才建业、适宜市民居住,在国内外具有较高知名度的区域性中心城市。

  为实现上述目标,要进一步加大固定资产投资力度,"十五"期间全市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750亿元,年均增长15%。围绕主导行业和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汽车及零部件配套、农业产业化、高新技术产业化、基础设施等重点项目建设,建立项目支撑体系,增强后续能力,拉动经济增长,为实现跨越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要努力完成以下各项任务。

  (一)加快结构调整步伐,实现经济结构优化升级。产业结构调整,要以发展现代工业为重点,用工业发展带动农业和服务业的发展。到2005年,三次产业比例调整到13:42:45。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升级的关键是突出工业拉动,走产业化、工业化、城镇化之路,加快富民强县步伐。重点是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抓好以大成、德大、皓月为主的玉米、大豆、肉牛、生猪等十大系列,培育与国际经济接轨的龙头企业群,每个县(市)建成2-3个能够推动县(市)经济发展的农业产业化龙头项目。种植业由二元向三元结构转变,畜牧业向规模化、精品化方向发展,使我市由商品粮基地转为农产品加工基地。要以小城镇为农副产品加工业的主战场,发挥小城镇的聚集效应。提高农村经济的组织化程度,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2005年,全市农村非农业人口占农村总人口的40%以上;4县(市)国内生产总值占全市的比重达到35%以上,初步奠定农村经济的工业化基础,实现县域经济突破。

  工业经济结构调整,重点培育汽车及零部件、食品、光电子信息和生物与医药四个主导行业。汽车制造业重点开发重型卡车、经济型家庭轿车、专用车和改装车等新产品,产量达到100万辆,实现产品体系和档次、 产业规模全面升级。光电子信息行业,以光电子、微电子、软件集成技术的开发应用为核心,重点发展液晶显示、激光设备、光电医疗器械等产品。生物与医药业,重点开发转基因育种、生物工程新药、系列工程疫苗以及现代中药,建设现代医药生产基地。2005年,四大主导行业实现工业销售额2000亿元。

  服务业结构调整,要由传统型向现代型转变。流通业要构筑新的流通组织框架,引进国外先进的经营理念和管理模式,大力发展新兴业态,建设特色商业街,完善有形批发市场,构建"大进大出"的商品集散格局。旅游业要突出地方特色,重点搞好文化、生态、汽车旅游资源开发,开拓国内外旅游市场。会展业要实现节、展、会的有机结合,促进物资流、信息流、技术流的集汇,突出办好汽车、农业、食品、花卉、冰雪、影视、雕塑、光电、图书等各类展会。要培育各类要素市场,发展金融保险、咨询中介等新兴服务行业。2005 年, 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600亿元,年均增长14%。

  (二)继续深化改革,提高经济市场化程度。把体制创新摆在突出位置,通过体制优化,为经济发展提供比较成熟和稳定的环境。按照"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方针,从战略上调整国有经济布局,提高国有经济控制力。收缩国有经济战线,通过公司制改造和国有股减持等方式,使国有经济从一般性竞争领域中退出;全面放开准入领域,吸引非国有经济参与国有企业改组、改造,实现非公有制经济多领域、快速度、跨越式发展。 2005年,非国有经济占全市经济总量的比重达到70%,比"九五"末期提高20个百分点。加快现代企业制度建设, 基本完成国有大中型企业公司制改造,80%以上国有或国有控股企业能够与国际接轨。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建立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全面完成政府机构改革,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减少政府对企业经济活动的直接干预,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三)不断扩大开放,拓展经济发展空间。以我国加入WTO为契机,尽快与国际接轨, 合理有效地利用国内、国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壮大开放型经济。要大力开拓国际市场,建立出口商品基地,完善出口营销网络,优化出口商品结构。2005年,全市外贸进出口总额达到35亿美元,比"九五"末期增加1.2倍。 继续开展招商引资总体战,重点加强与世界500强等知名企业的合资、合作, 鼓励外资投向主导产业、优势行业,以及金融保险等服务业,加快国际资本和技术引进。坚持"内外并举"方针,实行"东引西进",西部打市场、东部引资金,扩大经济发展空间。"十五"期间全市实际利用外资累计35亿美元,比"九五"增加1.8倍;利用内资累计600亿元人民币。按照非均衡发展理论,全力支持开发区在全市率先实现跨越式发展。2005年,五个开发区国内生产总值达到750 亿元,占全市经济总量的比重50%,初步建成机制新、环境美、效益高的长春新城。

  (四)实现技术创新,抢占经济发展制高点。充分利用后发优势,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在光电子信息、生物与医药两大主导行业实现突破性发展。举全市之力建设长春中国光谷,培育一批销售额在 10亿元至100亿元以上的大企业和国际一流的研发中心,形成国内最大的光电子产品、技术和信息交易市场。以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吉林)基地为载体,发展一批符合GMP(国际医药生产企业标准)标准的制药企业,构筑国际性中药科研、生产和交易基地。2005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到700亿元,比"九五"末期增加2.5倍。科技创新的基础在人才。 要继续巩固提高基础教育,发展职业教育、成人教育,推进现代教育,开发教育产业,把我市建成全国现代化教育基地。紧紧围绕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总体目标,努力营造培养人才、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机制和环境,构建起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的人才体系。2005年,人才资源总量达到 68 万人,比"九五"末期净增21.1万人,其中高层次及短缺人才达到15万人。

  (五)积极推进信息化,加快现代化进程。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以电信公共通信网和广播电视网提升改造为重点,建设技术先进、宽带高速、接入灵活的多功能基础传输网络,加快电信、有线电视、计算机三网融合的步伐。加强信息应用系统建设,以政务、经济、科教信息网等"十大专业信息网络"为重点,建设覆盖国民经济和社会重要领域的应用系统。推进电子商务工程建设,在工交、商贸、财税等部门率先实现全过程的网上处理。加快传统工业的信息化改造,逐步提高企业在新产品开发、生产、经营和管理决策过程中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要以推动软件业开发为重点, 大力发展信息制造业和信息服务业。2005年,城域网传输速率达到100G (网络传输带宽国际标准),市话总容量达到150万门,移动通讯用户达到 50万户,有线电视入户率达到50%, 计算机网络用户人数达到100万人,软件企业达到500 家, 信息产业增加值达到200亿元。

  (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完善城市承载功能。按照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加快城市功能布局调整,为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有效空间。2005 年, 建成区面积达到180平方公里,扩建兴隆、富锋和净月三个分团, 按照专业分工、统筹规划的原则,分别建成以装备制造业为主、以汽车制造及汽车服务业为主和以旅游业及洁净工业为主的新城区。双阳区重点发展旅游业和城郊型经济,尽快建成长春"南花园"和现代都市型农业基地。继续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水是城市的命脉,要开源和节流并重,突出抓好石头口门水库扩容工程,一、四水厂改扩建工程和中水回用工程,建设城区第二水源,提高各县(市)城镇供水能力,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充足的水源。加快城市道路建设,完善二环,改造三环,建设城市中心区与各组团之间的干道,拓展人民大街和亚泰大街等主干道,形成快速、通畅、高效的城市路网体系。加快轻轨等城市大容量公共交通设施和长春空港建设。搞好公路建设,形成以长春为中心、干支相连、四通八达的辐射型公路网络。加快旧区改造步伐,搞好普通住宅建设,提高住房质量,建设一批小康住宅示范工程,向住宅小区功能智能化、管理现代化、服务社会化方向发展。完善"一级规划、两级建设、三级管理"的城市管理体制,重点下放市级管理权限,调动区、街管理城市的积极性。

  (七)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实现经济与社会事业协调发展。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十五"期间,全市总体达到比较宽裕的小康生活标准。完成伊通河风光带和生态园林系统建设;搞好南湖公园治理,使之成为碧水与林木相辉映、人工景观与自然风貌相融合的城市标志性公园。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0. 3%,人均拥有公共绿地8平方米, 达到国家园林城市标准。城市大气环境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70%。城市人均居住面积达到12平方米,住房自有率70%以上。完善以失业、养老和医疗保险为主的社会保障体系,努力扩大社会就业,城市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不断满足城乡居民的精神文化需求,加快发展文化艺术、广播电视、新闻出版事业,大力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积极承办国内外有影响的重大赛事。建立健全医疗组织体系,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质量。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净化社会环境,塑造长春改革开放形象、创业发展形象、都市文明形象

  三、2001年的工作安排

  2001年是新世纪的起始年,也是实现跨越式发展总体目标的关键一年。要把着力点放在解决发展中的难点、重点问题上,开好头,起好步,为全面完成"十五"计划奠定坚实基础。全市国内生产总值预期达到950亿元, 比上年增长13%。全市全口径财政收入比上年增长1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19%。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比上年增长8.1%和15.7%。要全力抓好以下八个方面的工作。

  (一)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实现县域经济突破发展

  要继续以农业产业化经营为主线,以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农村二三产业、搞活农产品流通、加快小城镇建设为工作重点,推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财力增强目标的实现。一是优化农业产业结构。面向市场,依靠科技,调整种植业结构。进一步调减普通玉米,发展经济、饲料和优质粮食作物;其中专用型玉米发展到 120万亩,增长 122%。改良品种,提高质量,调整畜牧业结构。三元杂交猪、三元杂交牛所占比重分别达到 65%和55%。 二是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继续抓好德惠德大翻番改造等改扩建项目,重点支持农安科邦公司食用菌等 20 个项目建设,力争 60%项目年内建成投产。 引导乡镇企业搞好结构调整、技术进步和体制创新,实现健康发展。三是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抓好榆树五棵树等10个示范乡镇基础设施建设。创新农村流通组织,发展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引导乡镇企业合理集聚,繁荣小城镇经济。四是拓宽农民增收领域。力争从事非农产业的农村劳动力比重达到 40%,70 %以上农户至少有一个不低于种粮收入的固定生产经营项目;切实减轻农民负担,实行规范化管理 ,严防"三乱"反弹。五是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牢固树立抗灾思想,坚持防洪抗旱并重,在搞好防洪除涝的同时,抓好打井补源,推广水稻旱作、水田改旱田、节水耕作技术,发展节水农业。抓好松嫩流域生态林等重点工程建设,完成人工造林 5000公顷。 加快粮食仓储设施建设,争取用2-3年的时间,完成改造建设任务。

  (二)进一步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体制创新

  巩固国有企业改革与三年脱困成果,推进国有企业战略性改组,全面提高经济增长质量。一是加快结构调整步伐。在所有制结构调整方面,按照国企有进有退的方针,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重点做好星宇集团、印刷机械等70户企业的国有资本退出工作;大力发展混合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支持、鼓励和引导私营、个体企业参与国企改革。扶持铸诚集团200万樘门等24个重点项目、恒和等10 户大型民营企业集团加快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占全市经济的比重比上年提高3个百分点。在组织结构调整方面, 要"不求所有,但求所在",打破地域、行业和所有制界限,通过合资、合作、并购等多种形式实行资产优化重组,加快企业集团建设,年内新组建旭阳汽车零部件等3 个企业集团;通过资产出售和职工持股等办法,加快放开搞活中小型企业步伐。二是抓好资本运营。对已经严重资不抵债、没有生产经营能力、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10户亏损企业实施兼并破产;对二试验机等 6户企业实施搬迁置换,建设新企业,实行新机制,生产新产品。做好企业主板和二板市场上市工作。帮助上市公司选择高效益配股项目,支持上市公司配股和取得配股资格。三是继续抓好现代企业制度建设。规范和完善公司制企业,加快未改制国有大中型企业改制进程,年内80%以上的企业完成公司制改造。四是强化企业领导班子和经营管理者队伍建设。加强政策引导,积极探索多种分配形式,促进各类人才向企业合理流动。

  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为重点,加快综合配套改革。全力抓好再就业工作,通过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和社区服务业,大力开发就业岗位。进一步拓展筹资渠道,强化社会保险金的征缴。加快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改革,提高养老、失业社会保险覆盖面。

  (三)加快工业改组改造,提高工业经济整体水平

  把工业发展摆在突出的位置,继续保持工业经济良好发展势头。全市国有及年销售收入500 万元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完成840亿元,比上年增长14%。 一是以壮大汽车及零部件、食品、光电子信息、生物与医药四大主导行业为重点,提高全市工业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全市汽车工业产值和汽车零部件工业产值分别比上年增长18. 6 %和15.4%。抓好大成180万吨玉米淀粉等20个重点项目建设,培育通海高科等65个新经济增长点,其中,农副产品深加工产值比上年增长22%。二是加大技术改造力度,努力提高主导产业、骨干企业的技术装备水平和产品质量。全年技改投资52.5亿元,突出抓好中、重型车底盘等30个重点技改项目;吉林亚泰水泥干法生产线等16个项目建成或部分建成投产。三是下力气抓好企业扭亏增盈。采取封闭贷款、技术改造等帮扶措施,抓好东光电子公司等10户市属亏损企业扭亏减亏工作,市属企业亏损面下降5%。 四是加快新产品开发步伐。实施名牌带动战略,重点开发非晶硅显示器等30种新产品,新产品产值率达到 21%。 五是全面加强企业内部管理,降低各项费用,年内企业可比产品成本降低1个百分点。

  (四)强化对外开放工作,促进开放型经济快速发展

  着眼于国际经济大循环,实施大经贸战略,开发多元化市场,提高经济外向度。一是坚持"走出去"战略,"两个市场"一起抓。国外,要巩固日本、韩国、东南亚等传统市场,深度开发欧盟、非洲、南美和中东国家市场,以及俄罗斯、蒙古、朝鲜等周边国家市场。支持有实力的企业到境外投资办企业,发展境外加工、服务及技术贸易,带动设备、技术、原材料出口和劳务输出。国内,在继续开拓西部、东部地区市场的基础上,逐步向河南、湖南等优势互补、市场潜力较大的中部省份扩展。二是优化出口产品结构。以经济技术和高新技术产业两个开发区为基地,扩大光电子、新材料、生物与医药等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玉米、肉鸡、汽车电控单元、自动控制仪器等15个骨干产品,出口额达到6.1亿美元;各县(市)区都要因地制宜,建立各自的农产品出口基地,扩大农产品出口比重。三是抓好出口骨干企业。重点培育吉粮、德大等20户出口创汇超 500万美元的骨干企业。骨干企业出口创汇额占全市出口比重达到 80.7%。四是认真举办, 精心组织和参加国内外大型经贸活动。积极参加广交会、深交会、华交会和厦洽会,办好尼日利亚国际展会和长春国际展会;加快发展网上交易,扩大网上贸易额。全市外贸出口总额达到7.4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 10%。

  在全市开展"招商年"活动,大力推动招商引资工作再上新水平。吸引国外资本重点投向四大主导行业和基础设施建设,并逐步扩大到电信、商业、旅游等服务业,年内争取有一两家国外银行来长设立代表处或分支机构。把招商引资同引进先进技术和先进管理经验结合起来,加速老企业的"嫁接"改造。加强与世界大的跨国公司合资、合作,突出抓好投资额千万美元以上项目的招商。继续对外商企业实行投资保护政策,抓好符合国际惯例的法制环境建设,保护外资企业的合法权益,提高合同的履约率。加强与国内著名厂商的合资合作,吸引外埠资本来我市投资办厂。全年实际利用外资5亿美元,利用内资100亿元人民币,分别比上年增长37.7%和25%。

  开发区建设是全市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关键。要大力实施开发区二次创业工程,优化产业结构,扩大经济总量。进一步完善服务体系,强化封闭管理,创造良好发展环境。经济技术开发区实现社会总产值360亿元,比上年增长34.8%;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实现技工贸总收入275 亿元,增长30.9%;净月潭旅游经济开发区实现社会总产值 110亿元,增长37.5%;汽车经济贸易开发区实现社会总产值 136亿元,增长36%;长江路电脑科技商品经营开发区实现营业额15亿元,增长50%。

  (五)提升第三产业水平,增强财政支撑能力

  坚持扩大总量,优化结构,改造和发展第三产业。一是要加快市场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抓好绿新等30个全国性或区域性专业批发市场的完善配套。培育市场营销体系和网络,突出抓好农民经纪人队伍和农民生产流通组织建设。全市每个乡镇组建农民生产流通合作社2-3个, 农民经纪人队伍发展到3万人。二是推行现代营销手段。 采用连锁经营、电子商务、物流配送等现代经营方式和服务技术,改造传统服务业,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益。年内,建成欧亚等7个配送中心,发展百货、副食、餐饮连锁店100家。三是搞好菜蓝子工程建设,提高城市供给质量。近郊菜田要有计划向远郊转移,逐步实现蔬菜无公害生产。巩固肉品管理工作成果。四是加快发展会展业。着力办好汽博会、农博会、教育展、特交会和房地产交易会等大型活动,提高档次和规模,拉动经济增长。五是下力气发展旅游业,搞好汽车博物馆、伪皇宫、电影城和净月潭滑雪场等旅游景点的改造建设。全年实现旅游总收入35亿元,比上年增长25%。六是加强社区建设,兴办各种社区服务组织,发展信息咨询等中介服务,使社区服务向新兴服务业发展。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353亿元,比上年增长 13.5%。

  努力做好财税金融工作。加强财源建设,严格税收征 管,挖掘收入增长潜力,保证财政收入稳步增长。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刚性支出不断增加,必须严格预算管理,完善财政监督检查机制,控制预算支出,保工资、保稳定、保大局。扩大政府采购范围,试编部门预算。培育县域财源,增强县级财政支撑能力。强化金融监管,防范和化解地方金融风险。

  (六)推进科技进步和信息化进程,大力培养适用人才

  围绕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努力推进技术创新,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发展壮大高新技术产业。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到300亿元,比上年增长50%。 一是全面落实政府引导性计划。实施特快列车计划,扶持20户高新技术企业做大做强;实施小型巨人计划,支持20户传统制造业企业技术升级;实施新星创业计划,培植高新技术产业的后续生长源;实施农业创新计划,加快科技兴农步伐;实施专利扶持计划,提高科技持续创新能力;实施企业技术中心建设计划,推进骨干企业尽快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二是围绕光电子信息、生物与医药两个高新技术领域,加快重大项目的开发、转化和产业化进程。加快多价精制流感疫苗等15个项目的实施进度;发光二级管显示器等6 个项目建成投产。启动长春中国光谷和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吉林)基地建设,中国北方中药现代化中心年内投入使用。三是畅通筹融资渠道,营造技术创新的良好环境。开展融资推介活动,向金融机构、民营资本推荐重点高新技术项目。认真搞好中国长春商业计划书大奖赛活动,实现高新技术种子项目与国内外风险投资的成功对接。用好用足国家政策,广泛争取国际资助,多渠道增加科技投入。

  加快经济和社会信息化进程。抓紧宽带城域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年内电信骨干网传输率提高到 10G-20G,广电网完成85公里光纤网络干线铺设任务,建成5个机站。 启动信息港二期工程,完善政务、招商引资等综合信息库。推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工业进程,支持一汽集团"产品开发、销售网络信息支持系统"等项目改造;面向县(市)区经贸系统和重点企业,建立三级经贸信息网,为企业提供信息服务。以长春信息港为平台,选择 2户企业开展电子商务先期示范。拓宽现有校园网络,进行远程教育试点。开展社会综合服务电子化试点,在 2个新建小区启动水、电、煤气服务一卡通系统。在市中心区建立电子信息大屏幕,动态发布城市各类信息。

  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思想,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推动用人主体到位。抓紧出台和落实人才培养、使用、引进政策,围绕主导产业和重点项目,把招商引资和引贤引智结合起来,年内引进急需人才3000人。同时,要引导企业采取委托、联办、定向等方式培养适用人才;鼓励大专院校、科研机构的人才到企事业单位进行兼职服务和智力成果转化;支持专业技术人员到乡镇企业兼职、投资、技术入股,为农村经济建设服务。

  落实优先发展教育的方针,巩固"双基"(基本普及九年义务制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成果,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扩大高中办学规模,调整中等职业教育布局结构,创建长春职业教育中心,支持高等院校扩招。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成人教育,鼓励社会力量办学,发展教育产业。继续推广中小学营养午餐和营养豆奶,改进服务,保证质量,提高中小学生健康水平。

  (七)加快城市建设步伐,增强城市整体服务功能

  抢抓"十五"开局机遇,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进一步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实施五项工程:一是实施交通工程建设,方便市民出行。继续改造和完善人民大街等骨干道路,抓好人行步道铺装,完成京哈高速公路长春至拉林河段和绕城高速公路北段工程。二是实施生态环境工程,改善居民生活条件。改造燃气管网,发展清洁能源。启动热电联产改扩建工程,抓好区域性锅炉房建设,新增 供热面积150万平方米。扩建、 新建三道和大屯垃圾场。三是实施住宅建设工程,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全年综合发面积400万平方米,其中经济适用房250万平方米;新开工180万平方米,竣工160万平方米。实施伪皇宫周边环境改造,带动东安屯和八里堡附近区域综合开发。实施名牌战略,发展"生态小区、智能小区、精品小区",提高住宅品位。四是实施绿化美化工程,提升城市形象。继续搞好伊通河风光带建设,完成长春公园二期工程建设,启动胜利公园改造一期工程;抓好养护管理,提高绿化水平,城区新绿地150公顷。办好第五届国际雕塑作品邀请展。五是实施城市管理工程,提高管理水平。完善城市总体规划,合理调整城市布局。实行"一级规划、两级建设、三级管理"的城市管理体制,下放管理权限,发挥城区、街道在城市建设与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强化综合执法,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制,突出抓好城乡结合部、城市出入口、背街小巷环境卫生。加强市场规范管理,巩固取缔"马路市场"、禁止"马车进城"成果。继续实施畅通工程,提高城市交通管理水平。此外,节水是维系城市命脉的永恒主题,应始终予以高度重视。要积极宣传节约用水,大力推行节约用水措施,增强企业和市民的节水意识,提高用水效率。

  (八)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推进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思想为指导,大力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提高广大干部群众的政治觉悟,为经济建设提供强大精神动力、思想保证和智力支持。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巩固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成果。大力发展文化体育、新闻出版事业,搞好长春图书馆、春城游泳馆的完善改造,承办好世界短道速滑赛等大型体育赛事,办好 2001年长春书市和第五届吉版图书订货会。 做好广播电视、文学艺术工作,创作出一批群众欢迎的艺术精品。深化城市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逐步对医疗机构进行分类管理;继续加强食品卫生管理和医药市场整顿,做好流行性疾病和传染病的防治;扎实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巩固全国卫生城市创建成果。加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 6.07‰以内。发展老年人事业, 关心老年人生活。继续抓好公共场所无障碍设施建设,为残疾人提供方便。

  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各级政府要自觉接 受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的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坚决贯彻人大及其常务委员会的决议和决定;主动接受人民政协的民主监督,加强同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各人民团体的联系,虚心听取各方面批评、建议,进一步推进政府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深入开展法制教育,推进依法行政,完善和规范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法规、规章体系,提高行政执法水平,保护公民和法人的权利。贯彻"打防结合,以防为主"的方针,重点打击严重刑事犯罪和经济犯罪活动。防范和坚决打击境内外敌对势力的渗透、破坏活动,维护国家安全。继续开展同"法轮功"邪教组织的斗争。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扫除社会丑恶现象,为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创造良好环境。深入开展以科技拥军为载体的军警民共建活动,巩固和发展全国"双拥模范城"成果。落实好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线制度,加强城市解困和农村扶贫工作。搞好地震监测和各类火险、不安全隐患的整改,最大限度地减少灾害和事故造成的损失。正确处理和及时化解人民内部矛盾,确保政治稳定、社会安定。

  要认真贯彻"为民执政、科学理政、依法行政、从严治政"的方针,进一步加强政府机关建设。积极稳妥地推进政府机构改革,转变职能,提高服务质量和办事效率,增强对市场经济的调控能力。完善市长公开电话网络,密切政府与人民群众的联系。继续加强经济发展软环境建设,创造良好的政策、法制环境。搞好政务公开,增强政府工作透明度。切实加强政府机关党风廉政建设,完善权力制衡约束机制,抓好领导干部廉洁自律。集中精力查处大案要案,从严整治群众反映强烈的重点行业、岗位和问题有效预防和遏制有法不依、越权执法、野蛮执法、以权谋私等消极腐败现象。加强各级政府班子建设,严格公务员队伍的教育、管理和监督,能上能下,能进能出,对处级领导岗位实行竞争上岗和轮岗。强化宗旨意识,把为人民群众谋利益放在首位,认认真真地履行职责,踏踏实实地干好工作。

  继续围绕经济社会热点和人民群众生活难点问题,努力创造条件,办好12件实事。

  1、实施石头口门水库增容工程,年内完成水库大坝安全加固和上游部分围堤工程建设(明年竣工后,增加兴利库容1.62亿立方米、城市供水量1.03亿立方米),为城市生产生活提供充足水源。

  2、实施亚泰大街二期建设工程(东广场至一匡街段),完成人民大街和陕西路拓宽改造,完善城市路网结构。

  3、提前一年完成环城绿化带一期(总长90公里、面积900公顷)建设工程,为城市提供一条绿色屏障。

  4、开展教育扶贫,在城区建立1所希望高中和1所希望初中,为1200名特困家庭的学生提供学习条件。

  5、完成轻轨环线一期工程建设,年末试通车,为市民出行提供方便、快捷的交通工具。

  6、加大下岗、失业职工安置力度,年内开发用工岗位5万个,下岗职工出站再就业率和失业职工安置率分别达到30%和60%。

  7、实施东排洪沟综合整治工程。年内完成3.2 公里截流工程和4.7公里的排水排污工程, 为周边居民创造良好生活环境。

  8、继续扩大垃圾袋装化范围,取消二环路以内垃圾箱;西郊、双阳两个污水处理厂建成并投入使用,提高环境卫生质量。

  9、完成大马路(长春大街至六马路段)综合改造,建设一条购物、娱乐、休闲为一体的商业步行街。

  10、加快回迁房建设,年内确保亚泰大街1.02万户居民按时回迁;再改造20万平方米倒危房,进一步改善老城区居民的居住条件。

  11、以提高道路铺装档次和沿街绿化、净化、亮化、美化为重点,建设5条样板街路,带动城市形象上新水平。

  12、建设长春世界雕塑公园,完成一期工程,10月份向游人开放,使之成为知名的文化艺术场所和重要旅游景观。

  各位代表,我们正处在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任务艰巨而光荣。让我们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紧密地团结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领导下,带领全市各族人民,团结一致,奋力拼搏,为全面完成2001年各项任务,实现跨越式发展目标而努力奋斗!

  

 

编 辑:

长春市人民政府 www.changchun.gov.cn 时间:2004-09-20 15:20 来源: 打印|关闭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