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一网搜 登录| 注册
政务服务 中国政府网 省政府网 English 日本語 한국어 Русский 站群导航
关闭

行政区划

开发区

部门网站

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务 >  部门动态

【人社局】长春:以就业优先托起“最大民生”

时间:2024-01-19 14:52 来源:
【字体: 打印

  “自从去年8月份坐上人社部门开通的‘点对点’护送直通车去城里务工,这几个月腰包鼓了,能安安稳稳地过个好年了!”说这话的农民工刘师傅家住榆树市,几个月前,正当他为家乡遭遇洪水担忧之际,我市人社部门开展“点对点”送人到岗服务,帮助包括他在内的147名受灾群众乘坐专车上岗务工、安心生活。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根基工程,真心诚意地解决好就业问题,是社会和谐稳定的“压舱石”。
  据市人社局提供的一组数据显示,过去一年,我市积极落实就业优先战略,深入实施“安心就业十大行动计划”,全年实现城镇新增就业10.4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96.22万人次,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2.36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1.59万人,发放创业担保贷款5.38亿元,超额完成各项指标任务,零就业家庭保持动态为零,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于经济增速。
  精准施策
  经营主体用工活力迸发
  “过去一年,人社专员‘一对一’深入企业服务,收集我们的问题诉求,帮忙解决了招工、留才、补贴申领等多方面问题,让企业用工活力充分释放。”长春一汽富维汽车零部件股份有限公司人力资源负责人的话,折射出我市精准施策,稳住就业基本盘的积极作为。
  制订出台《长春市支持相关行业和企业稳岗留工有序运行若干政策措施》,发放交通补贴、务工补贴39.6万元,用“真金白银”留住687名外地人员在长务工;开展“万名人社干部进万企”活动,聚焦全市1098户汽车产业集群“上台阶”相关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以及中小微企业的迫切之需,持续“一对一”提供用工、人才、培训、劳动关系等服务保障。“服务过程中,我们收集到问题诉求1034件,帮助企业解决各类问题986件,赢得企业的信赖与支持。”据市就业服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过去一年,人社部门还将个人创业担保贷款额度从最高20万元提升至30万元,发放灵活就业社保补贴、公益性岗位补贴、企业吸纳社保补贴、初创补贴等2亿元,以就业优先托起“最大民生”。
  广辟渠道
  公共就业服务质量获赞
  民生连着民心,创业带动就业!长春将这张“民生答卷”书写得格外精彩。
  “自从在连锁加盟创业项目对接会上成功洽谈了秋豪单记板面项目,我已经在市内布局了两家门店,近来正在全面招工。”说这话的张博,是去年12月我市举办“创业领航”系列活动的受益者。如今,他成了我市依托创业项目“创”出就业潜力、“扛”起民生责任的代表。
  据统计,在20余场“创业领航”系列活动中,共展示212个参展项目,现场意向签约门店281家,签约总额超过2000万元,成功激发长春创新创业活力。在省政府就业创业目标责任制考评中,我市连续6年蝉联全省第一名。
  强基固本,多元拓展。通过持续发挥“96885吉人在线”、人力资源市场等线上线下平台作用,我市陆续开展民营企业招聘月、百日千万网络招聘专项行动、金秋招聘月等1495场招聘活动,服务企业22268家,开发岗位19.7万个。
  市就业服务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为了提升公共就业服务质量和信息化服务水平,我市持续完善长春就业创业网,以及移动App、微信平台、服务大厅终端“触摸屏”、短信服务、抖音直播“一网五平台”服务功能,提高劳动力市场供需匹配效率。截至2023年年底,依托“96885吉人在线”平台构建的“1+N”服务体系,已为7777家企业、2.8万名求职者开展订制式招聘求职服务,赢得一片点赞之声。
  兜牢底线
  保障重点群体稳定就业
  我市部分街道老旧小区多,就业人口学历相对较低,就业困难群众技能单一……面对如此境况,该怎么办?
  二道区荣光街道抓住服务业正成为吸纳就业主渠道等特点,全力推广“家门口”就业服务模式,逐步打造形成了一套可推广的经验做法,率先破局。 “街道于去年3月成立了‘荣光红’就业创业服务中心,市区两级协同,联合推出了‘一门式’政务服务、就业创业指导、银行金融惠民等7项就业促进服务,全力保障重点群体稳定就业。”该中心负责人介绍说。
  荣光街道的创新做法,是我市稳就业的生动缩影。重点群体稳,则就业大局稳。扎实做好农民工、下岗失业人员、就业困难群体等就业工作,是重中之重。
  过去一年,人社部门扎实推进实施“春风行动暨就业援助月”“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四季春”“五心服务,温暖就业”等系列活动,为重点群体开展职业指导、岗位推荐、技能培训、政策宣传等精准服务,确保就业有政策、有方向、有资源、有保障。同时,实行脱贫劳动力实名制动态管理服务,通过岗位对接、就业帮扶车间等载体吸纳,“三无”公益岗安置等措施,帮助1.17万人走上就业岗位,大大增加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编 辑: